陶侃惜谷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陶侃曾经外出游玩,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熟的稻穗,陶侃问:“你为什么用这个呢?”那人说:“我走在路上看见的,姑且取来玩玩罢了。”陶侃非常生气地说:“你既然不种田了,还随意戏弄别人的庄稼!”陶侃把那人抓起来用鞭子打。因此老百姓都勤恳地耕地,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注释
⑴尝:曾经。
(1)出:外出。
⑵持:拿着。
⑶何为:即“为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指干什么。
⑷云:说。
⑸聊:姑且。
⑹耳:罢了。
⑺汝:你.
⑻不田:不种田。田:名词作动词,种田。
⑼贼:毁害,毁坏,损害,伤害。
⑽执:抓住。
⑾鞭:名词作动词,抽打。
⑿是以:因此。
⒀勤于农植:即“于农植勤”,对农业肯下苦力。
⒁给:富裕,足,丰足。
⒂足:足够。
⒃聊取之耳:随便取来玩玩罢了。
⒄汝既不田:你既不努力种田。
⒅戏贼人稻:为了游戏破坏农民的庄稼。
(19)陶侃:史称陶侃为荆州刺史,在所辖的长江中游地区,甚至“道不拾遗”。这显然与他的爱惜民力,重视生产有关。
(20)出:外出
(21)持而鞭之 ,而:表转折。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8463.html

论诗三十首·其八

论诗三十首·其八
朝代:元代 作者:元好问 原文: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相关赏析 简析 这首诗评论了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陈子昂。初唐诗坛基本是南朝形式主义文学的延续,宫体诗充斥诗坛,文风绮靡纤弱。沈佺期、宋之问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驰名一时,对唐代近体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元好问肯定了他们的贡献和影响(“横驰翰墨场”)...

杂剧·虎牢关三战吕布

杂剧·虎牢关三战吕布
朝代:元代 作者:郑光祖 原文: 第一折 (冲末袁绍领卒子上,云)骏马靡鞍紫锦袍,临军能识阵云高。等闲赢得食天禄,愿竭丹心辅圣朝。某乃冀王袁绍是也。幼而能文,长而阅武,自为官以来,累立战功,今在河北为理,保一方宁静无虞。今有吕布,领一标人马,威镇在虎牢关下。此人好生英勇,搠戟勒马,有九牛之力,万夫不当之勇。累次与他交战,并不曾得他半根儿折箭,又下将战书来,搦俺十八路诸侯相持。某今...

杂剧·海门张仲村乐堂

杂剧·海门张仲村乐堂
朝代:元代 作者:未知作者 原文: 第一折 (冲末扮同知同大旦、搽旦、净王六斤、张千上)(同知云)花下晒衣嫌日淡,池中濯足恨鱼腥。花根本艳公卿子,虎体鹅班将相孙。小官完颜女直人氏,完颜姓王,仆察姓李。自跟着狼主,累建奇功,加某为蓟州同知之职。嫡亲的三口儿家属。我有两个夫人,大夫人张氏,二夫人王氏腊梅。这个是我大夫人带过来的,姓王,是王六斤。我有个岳父,是海门张仲,在朝为官,因年老,...

江神子·恨别

江神子·恨别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摧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寄我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版本一)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