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凰”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傲世”)的品性。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表现手法,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根据凤凰“饮醴泉”、“栖山冈”、“彻九州”、“望八荒”的举动,可以判断出凤凰志向远大、高洁。显然作者以凤凰自比(自况),根据它的心情“催藏”、“恨”、“心伤”几个词及伤心的原因的描写“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和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可以推知,作者是孤独苦闷、壮志难酬。

  阮籍的《咏怀诗》历来被誉为“旷代绝作”,同时也是绝对的难解之作,“百代之下,难以情测”。而飞鸟则是《咏怀诗》中最重要的诗歌意象,它们是阮籍主体人格的诗性外化,各种飞鸟意象体现着阮籍隐晦难测的内心世界。

  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直接用飞鸟意象者29首,间接用者13首,总计42首。这些飞鸟意象的渊源,可追溯至《国风》、《离骚》、《庄子》、《山海经》。《国风》中的自然物象,多用以起兴;《离骚》的美人香草、俊鸟恶禽,多具象征意味,或以之刺激奸邪,或以之寓己高洁之志;《庄子》中的飞鸟意象,则多寓示不同的精神境界。而阮籍《咏怀诗》中的飞鸟意象,则三种意义皆有:他时而以俊鸟如凤凰、玄鹤寓其高洁之志和现实追求;时而以高鸟如鸿鹄、海鸟寄其逍遥之梦;时而借孤鸟寒鸟起兴,写其孤苦之思。各种不同的飞鸟意象,折射出阮籍不同的心理侧面,最终建构了阮籍复杂、矛盾的多重人格。《咏怀诗》第一首云:“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徘徊”二字,既为八十二首《咏怀诗》奠定了基调,也反映了阮籍和其他竹林名士共同的人格特点。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8713.html

咏舞

咏舞
朝代:唐代 作者:虞世南 原文: 繁弦奏渌水,长袖转回鸾。 一双俱应节,还似镜中看。 相关翻译 注释 渌水:古曲名。回鸾:古代舞曲名。 南朝·梁·沉约《侍皇太子释奠宴》诗:“《回鸾》献爵,摐金委奠。” 北周·庾信《春赋》:“《阳春》《绿水》之曲,《对凤》《回鸾》之舞。”应节:应合节拍。《列子·汤问》:“巧夫,顉其颐,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 作者介绍 虞世南 永兴县文懿子虞世南,字伯施,汉...

忆秦娥·梅谢了

忆秦娥·梅谢了
朝代:宋代 作者:刘克庄 原文: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梅花凋谢过后,北方大地一定解冻了,鸿雁应该早点回去了。鸿雁啊 ,还要靠你问候那些留在大梁的宋朝遗民呢。浙河的西边,是前线阵地,却静悄悄地听不到什么声音。淮河的北面,是金人占领的地区,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看那曾...

水龙吟·落花飞絮茫

水龙吟·落花飞絮茫
朝代:清代 作者:文廷式 原文: 落花飞絮茫茫,古来多少愁人意。 游丝窗隙,惊飙树底,暗移人世。 一梦醒来,起看明镜,二毛生矣。 有葡萄美酒,芙蓉宝剑,都未称,平生志。 我是垦塞倍客,二十年、软红尘里。 无言独对,青灯一点,神游天际。 海水浮空,空中楼阁,万重苍翠。 待骖鸾归去,层霄回首,又西风起。 作者介绍 文廷式 文廷式(1856~1904),近代词人、学者、维新派思想家。字道希(亦作道羲...

琴诗

琴诗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如果说琴声发自琴,那把它放进盒子里为什么不响呢?如果说琴声发自手,为何你的手上听不到声音? 注释若:如果。何:为何。... 相关赏析 道理 文学意义  这首诗讲了一个弹琴的道理:一支乐曲的产生单靠琴不行,单靠指头也不行,还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术的熟练。琴不难掌握,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