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师表评注

评注

作者:佚名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四句总提当时形势,警策刘禅发愤图强。起笔凝重,定下全篇基调。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四句剖析人心。实际上这是对刘禅委婉而尖锐的规劝,言外之意是刘禅是沾父亲的德泽,自己还没有慑服众人的威望。所以下文就告诫要继承和发扬刘备的作风。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广开言路是修明政治的先决条件,故首先提出。“诚宜”“不宜”,发起一篇告诫之意。
从分析形势入手,首先提出要广开言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严明赏罚是修明政治的根本途径,故特别强调。诸葛亮提出这点,是因为鉴于汉末皇朝颠覆的教训:懦弱无能的皇帝容易亲信宫中近侍,受他们的牵制,而与朝中执政官员对立,造成互相倾轧的混乱局面,最后导致亡国。据《三国志·蜀书·董允传》记载,刘禅宠信宦官黄皓,董允常对禅劝谏,黄皓也不敢为非。董允死后,黄皓“操弄威柄,终至覆国”。此虽后事,但刘禅的弱点诸葛亮不会不有所觉察。这里的话是有针对性的。
接着提出要严明赏罚,秉法持正。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为保证出师以后蜀国内政稳定,诸葛亮对人事安排作了周密的考虑,向刘禅推举一批贤能,作为辅佐。
推举宫中贤臣。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举荐可靠的将领,交代营中事宜。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规劝后主吸取历史教训。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列举历史经验教训,说明任人唯亲的危害。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指出要图复兴,必须亲信忠良。
列举历史经验教训,强调依靠贤臣的重要性。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自述早年志趣。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自叙本志/淡泊名利,志趣过人。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回顾与先帝患难与共的艰苦历程。自述出身经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谨慎”是对诸葛亮的精确评价。“诸葛一生唯谨慎”一语所本。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述说受命以来的辛勤。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说明出师北伐,势在必行,并表明自己效忠蜀汉的赤心。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再次叮咛依靠大臣理好朝政。
说明北伐时机成熟,表明兴复汉室的决心。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出师誓言。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出师后朝臣、后主职责分明,再三关照,语重心长。
交代出师后朝政事宜,反复叮咛后主牢记刘备遗训。
【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言。】
结语表明临行前百感交集,无限恋念之情。这本来是套语,但在本文却自然得体,读者竟不觉其为套语。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8861.html

浣溪沙·一向温存爱

浣溪沙·一向温存爱
朝代:清代 作者:况周颐 原文: 一向温存爱落晖,伤春心眼与愁宜,画阑凭损缕金衣。 渐冷香如人意改,重寻梦亦昔游非。 那能时节更芳菲。 作者介绍 况周颐 况周颐(1859~1926)晚清官员、词人。原名周仪,因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周颐。字夔笙,一字揆孙,别号玉梅词人、玉梅词隐,晚号蕙风词隐,人称况古,况古人,室名兰云梦楼,西庐等。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湖南宝庆。光绪五年举人,曾官内阁中...

信陵君救赵论

信陵君救赵论
朝代:明代 作者:唐顺之 原文: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

别离

别离
朝代:唐代 作者:陆龟蒙 原文: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大丈夫何尝没有滔滔眼泪,只是不愿在离别时涕泗横流。面对离酒慷慨高歌挥舞长剑,耻如一般游子模样满脸离愁。一旦被蝮蛇螫伤手腕之后,当断手臂就断壮士决不踌躇。既然决心闯荡天下建功立业,离别家常便饭何须叹息怨尤。注释杖剑:同“仗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