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敕勒川,阴山下”,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野”两句承上,且描绘笔法上略有叠沓,蕴涵着咏叹抒情的情调。作者运用叠词的形式,极力突出天空之苍阔、辽远,原野之碧绿、无垠。这两句显现出游牧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最后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描绘出一幅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景象。

  这首歌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彪悍豪迈的情怀。

1、 敕勒歌.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14-04-18]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9085.html

浣溪沙·咏五更和湘真韵

浣溪沙·咏五更和湘真韵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微晕娇花湿欲流,簟纹灯影一生愁。梦回疑在远山楼。 残月暗窥金屈戍,软风徐荡玉帘钩。待听邻女唤梳头。 相关翻译 注释 ①湘真:即陈子龙。陈子龙(1608一1647),字人中、卧子,号大樽、轶符,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几社领袖,抗清被缚,不屈而投水殉难。有《湘真阁存稿》一卷。本篇作者所和之词是陈子龙的《浣溪沙·五更》,陈词为:“半枕轻寒泪暗流,愁时如梦...

浯溪摩崖怀古

浯溪摩崖怀古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原文: 湘江曾闻有浯溪,片帆今挂湘东西。 上摩石崖与天齐,江头落日云凄凄。 山昏雨暗哀猿啸,步入烟萝转深峭。 元颜千古迹不朽,星斗蛟龙两奇妙。 中兴当时颂大唐,大唐家国天为昌。 妖环忽见诚非祥,土花失色急寿王。 明皇父子紊大纲,从此晏朝耽色荒。 天下黎庶暗罹殃,击损梧桐按霓裳。 谁知鼙鼓动渔阳?肃宗灵武何仓皇? 回来张后年初芳,前杨后李真匪良。 养以天下理所常,...

迎燕

迎燕
朝代:宋代 作者:葛天民 原文: 咫尺春三月, 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 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近已咫尺的阳春三月,在一户普通的老百姓家中 。为了迎接新一年里燕子的归来,不放下破旧的帘子把房屋遮蔽起来。一场春雨后燕子的翅膀上沾着丝丝的雨滴, 土地里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泥土香味,里面还混杂着雨滴砸落的花瓣。燕巢早已筑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