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bēi)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
注释
作者:佚名
⑴浸天——与天相接,即水天一片。
⑵扣舷——扣,敲打。渔人唱歌时或打鱼时常扣船舷。
⑶翡翠——又名翠雀。羽有蓝、绿、赤、棕等色,可为饰品,雄赤曰翡,雌青曰翠。
⑷解觽(xī西)——解下佩角以赠。觽:古时用骨头制的解绳结的锥子。《经·卫风·芄兰》:“芄兰之支,童子佩觽。”朱熹注:“觽,锥也,以象骨为之,所以解结,成人之佩,非童子之饰也。”《说苑》:“知天道者冠钵,知地道者履,能治烦决乱者佩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