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清代
作者:尤侗
原文:
鹧鸪声里夕阳西,陌上征人首尽低。
遍地关山行不得,为谁辛苦尽情啼?
相关翻译
注释
鹧鸪:鸟名,其鸣声凄切,如言“行不得也哥哥”,古代诗文中因常用它作为劝阻出行的象征。陌:田间道路。征人:出门旅行的人。关山:泛指关隘山川。古乐府《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相关赏析
鉴赏
这首诗题为《闻鹧鸪》,借旅人听到鹧鸪啼鸣声起兴,托意深远。前两句写景...
朝代:唐代
作者:施肩吾
原文: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译文为寻幽静,半夜上四明山,手攀松桂,触云而行,到达了无人之境。忽然,从远处传来悠扬的洞箫声,飘飘忽忽。 注释⑴四明山——在浙江省宁波市西南,为天台山支脉。⑵寻幽——探访幽隐之处。⑶攀——紧紧地抓住。⑷箫——是一种乐器。...
首句“半夜寻幽”四字,让人产生一种好奇心理,“上四明”三字,就更使人觉得神秘而不可捉摸:这些人究竟要干什么?深更半夜为什么去登四明山?倘若读者懂得“隐者”是怎么一回事,那么,产生的就不会是重重的疑问,而会是一种兴趣,一种对这些隐者奇特性格与志趣的浓厚兴趣。隐者,一般说来都是一些有...
施肩吾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