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时霎清明

朝代:宋代

作者:吴文英

原文:

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嫩阴绿树。正是春留处。
燕子重来,往事东流去。征衫贮。旧寒一缕。泪湿风帘絮。

参考翻译

注释

⑴点绛唇,词牌名,取以江淹“明珠点绛唇”诗句而命名。调见南唐冯延巳《阳春集》。又名“十八香”“沙头雨”“南浦月”“寻瑶草”“万年春”“点樱桃”。双调,四十一字,仄韵。上片四句三仄韵,下片五句四仄韵。⑵园:一本作“湖”。……

参考赏析

鉴赏

“时霎”两句,言时光流逝如白驹过隙。词人说:“当初我与苏妾就是在清明时节始识,转瞬间又到了一个新的清明节,而我却再也不能愉快地手捧鲜花回到苏州的西园旧居去与伊人相聚了。因为那里已是人去楼空,如果归去只能徒增烦忧罢了。”“西园”,在苏州,梦窗在苏州寓居所在地居所旁花园。在《梦窗词集》中,词人多次提到“……

作者介绍

吴文英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点绛唇·时霎清明 | https://gushi.facekun.com/20026.html

忆扬州

忆扬州
朝代:唐代 作者:徐凝 原文: 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扬州的少女们无忧无虑,笑脸迎人,娇美的脸上怎能藏住眼泪,她们可爱的眉梢上所挂的一点忧愁也容易被人察觉。天下明月的光华有三分吧,可爱的扬州啊,你竟然占去了两分。注释⑴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⑵萧娘:南朝以来,诗词中的男子所恋的女子常被称为萧娘,女子所恋的男子常被称...

水调歌头(泛湘江)

水调歌头(泛湘江)
朝代:宋代 作者:张孝祥 原文: 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 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 作者介绍 张孝祥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

【仙吕】一半儿_手帕藕丝纤

【仙吕】一半儿_手帕藕丝纤
朝代:元代 作者:王举之 原文: 手帕 藕丝纤腻织春愁,粉线轻盈惹暮秋,银叶拭残香脸羞。玉温柔,一半儿啼痕一半儿酒。 开书 泪痕香沁污鲛,墨迹淋漓损兔毫,心渺茫云路遥。念奴娇,一半儿行书一半儿草。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朝代:唐代 作者:施肩吾 原文: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为寻幽静,半夜上四明山,手攀松桂,触云而行,到达了无人之境。忽然,从远处传来悠扬的洞箫声,飘飘忽忽。 注释⑴四明山——在浙江省宁波市西南,为天台山支脉。⑵寻幽——探访幽隐之处。⑶攀——紧紧地抓住。⑷箫——是一种乐器。... 相关赏析 赏析 首句“半夜寻幽”四字,让人产生一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