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南高峰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词人袁正真,本为南宋宫女。公元1276年,元军破临安,谢太后乞降。不久帝后三宫三千多人迁北上元都。当时身为琴师的词人汪元量三次上书,求为道士而返回江南。在其辞别元都将要南行之际,南宋旧宫人为之贱行,并赋相送。袁正真这首词即作于此时。

  这首词出于《宋旧宫人诗词》,从这首词的题材、风调,乃至语言,都很像一首描写男女相思的情诗。但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作者租用的一种形式而已,其深意在于表达作者的亡国之恨和思国之苦。

  “南高峰,北高峰”,聪明的作者就巧妙地利用现存的两座山峰的名字领起,起笔通俗、简洁,而又自然地将词引入特定的环境之中。一开篇也就将读者引入词中。南高峰、北高峰,是西湖十景之一。“南北高峰旧往还,芒鞋踏遍两山间”。古住今来多少游人墨客登高怀远留下诗词画卷。烟笼雾绕,云掩双峰,更增添了它的美和浓浓的诗情画意,清代文人直称之为“双峰插云”。“南北高峰云淡浓”,抓住其美的特征,而且词简意丰,具有极强表现力,试想那云的飘浮聚散,色的轻重厚薄,景的幻化多姿,不都蕴含在“淡浓”二字之中吗!尤为可贵的是双峰皆然,那真是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湖山图画中”总括山水如画,极言其美,收束上片;一面又以“山”连及“湖”,再以“湖”字暗逗下片,上承下转,出乎自然。“万顷西湖水贴天,芙蓉杨柳乱秋烟”(钟禧《和友人招游西湖》)。湖水中有芙蓉,芙蓉映衬湖水,恰如“绿叶红花”,相得益彰。

  《长相思》一词写至“采芙蓉,赏芙蓉”,那场景、气氛、意境便顿时大变了,在读者眼前展现的就不只是山水花草之美,更从中体味到,歌的美、情的美、和生活之美。好的作品通过具体的形象,显现其独特的主题和美的个性。“小小红船西复东”便起了这种独特作用。尽管读来平平,但细细体味,却不一样。采也好,赏也好,但总也“相思无路通”。寻其所思,觅其所爱,东寻西觅而不可得。令人陷入无限的伤怀和幽恨之中。“相思地路通”,显然是受了“波淡淡,水溶溶,奴隔荷花路不通”(陈金风《乐游曲》),以及《小长干曲》中的“月暗送湖风,相寻路不通”等诗句的影响。

  “塞北江南千万里,别君容易见君难,何处是长安?”(陶明淑《望江南》)对于羁旅之中的宋旧宫人来说,汪元量的南归,撩拨起多少离愁别恨,勾起内心深处些许怀旧之情,也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何日是归年”?谁来回答?只有“无路通”。

  “相思”二字就道出了作者对湖山如画南国风光的无限眷恋之情。然而十多年来左思右想、“东寻西觅”,哪有归路!“无路通”三个字,使其陷深深地绝望之中。对于“无望”和相思两情感。对于也曾是“日夜思家归不得”的汪元量来说,不仅完全可以理解,而且定会唤起深深的同情和强烈的共鸣。此词一出,彼此黯然神伤,掩面而泣,正所谓:“……断肠人听断肠声,肠断泪如倾”(周容淑《望江南》)。

  《长相思》本是唐教坊曲名,后来演化为词牌,是词牌双叠中最短的。全词共三十六字,前后片开头二句多用蕴韵。这首词起笔自然,结笔高明,写景写事,娓娓道来。笔锋辗转,双关妙语,亮出心曲。作者用韵精确,多用比喻,有乐府民歌之神貌。在表达家国之恨,故土之思这个主旨时,从容不迫,举重若轻,情至文生,可以看出词作者超凡的才情笔力。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20381.html

【双调】殿前欢_春晚怨春迟

【双调】殿前欢_春晚怨春迟
朝代:元代 作者:张可久 原文: 春晚 怨春迟,夜来风雨妒芳菲。西湖云锦吴山翠,正好传杯。兰舟画桨催,柳外莺声碎,花底佳人醉。携将酒去,载得诗归。 湖上宴集二首 宴瑶池,莲花白酒绿荷杯。鸳鸯惊起歌声沸,云锦离披。山空濛雨亦奇,水潋滟天无际,船荡漾人皆醉。孤山鹤唳,仙井龙归。 叹诗癯,十年香梦老江湖。笙歌又是钱塘路,往事何如?青鸾写恨书,红锦题情疏,翠馆酬春句。桃花结子,乳燕将雏。 ...

【中吕】山坡羊_酒友刘伶不

【中吕】山坡羊_酒友刘伶不
朝代:元代 作者:张可久 原文: 酒友 刘伶不戒,灵均休怪,沿村沽酒寻常债。看梅开,过桥来,青旗正在疏篱外,醉和古人安在哉。窄,不够酾。哎,我再买。 客高邮 危台凝伫,苍苍烟村,夕阳曾送龙舟去。映菰芦,捕鱼图,一竿风旆桥西路,人物风流闻上古。儒,秦太虚。湖,明月珠。 作者介绍 张可久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

咏鹦鹉

咏鹦鹉
朝代:宋代 作者:僧定渚 原文: 罩向金笼好羽仪,分明喉舌似君稀。 不须一向随人语,须信人心有是非。 相关赏析 鉴赏 释教祈求众生都能完成无上正觉,僧徒不但自身避恶从善,而且劝人弃恶就善。一些僧人还写有劝戒诗。这种诗因为旨在劝戒,所以语言一般比较通俗浅显,且常借某种事物以为缘起,极尽殷殷劝戒之意。定渚写的《咏鹦鹉》就是这样的诗。 此诗有两层意思:一是警告人不要人云亦云,“随人语”,搬...

题农父庐舍

题农父庐舍
朝代:唐代 作者:丘为 原文: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湖上春已早,田家日不闲。 沟塍流水处,耒耜平芜间。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 相关翻译 注释 [1]东风:春风。[2]沟塍(chéng):田埂和田间的水沟。塍:田埂。班固《西都赋》:“沟塍刻镂,原隰(xí)龙鳞”。[3]耒耜(sì):古代一种象犁的翻土农具。木把叫“耒”,犁头叫“耜”。平芜:杂草繁茂的原野。[3][4]饭牛:喂牛。《九章&#1... 相关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