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注释

注释

作者:佚名

⑴蓬莱阁旧在浙江绍兴卧龙山下,州治设厅之后,五代时吴越王建,以唐元稹《以州宅夸于乐天》“谪居犹得近蓬莱”得名。
⑵鉴曲:鉴湖一曲。《新唐书·贺知章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镜湖即鉴湖。
⑶茂林:指兰亭。王羲之《兰亭序》:“此处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⑷俯仰:又作“俛仰”。《兰亭序》“俛仰之间,已为陈迹。”
⑸五湖泛舟,范蠡事,见《国语·越语》。前录吴文英《八声甘州》注⑽(257页)。牵涉到西施,是后起的传说。这里说“谁念我同载五湖舟”,不过自己惆怅着独游无伴而已。杜甫《赠韦七赞善诗》“虾菜忘归范蠡船”,亦不关西施。
⑹磴:通隥,坂也。指山路,石级。
⑺三句说自己在外飘零,曾几度回忆会稽。作者自注:“阁在绍兴,西浦东州皆其地。”
⑻王粲有《登楼赋》。《文选》卷二十一李善注引盛弘之《荆州记》曰:“当阳县城楼,王仲宣登之而作赋。”王粲登楼,本是客游在外,其赋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今作者仿佛已回到家乡,如所谓“故国山川,故园心眼”正是平昔所念想不忘者,却偏有如王粲《登楼赋》云云的那种感觉,这是很特别的。用追进一层的写法,意极悲哀。周氏原籍济南,南渡后人早已侨居江南,故即认会稽为他的故乡。
⑼乐府《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秦鬟”字面当借用罗敷事,可能指绍兴的秦望山。秦望山在会稽的东南,以秦始皇曾登之得名。“妆镜”仍绾合上文鉴湖。
⑽国破家亡之恨,主意至此揭出。
⑾狂吟老监:即指贺知章。《旧唐书·贺知章传》:“知章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检,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遨游里巷,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此言安得有如贺监其人者,与之吟咏销忧;表示怀念友人的意思,亦是虚说。李白有《对酒忆贺监》,诗二百首,又有《重忆》诗。其《重忆》云:“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本句意略同。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20405.html

浣溪沙·水涨鱼天拍柳桥

浣溪沙·水涨鱼天拍柳桥
朝代:宋代 作者:周邦彦 原文: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 参考赏析 赏析 这是首笔触细致而风格明秀的春日之作。 词篇幅一开,便春意盎然。“水涨鱼天拍柳桥”。水涨,点春讯。以下五字渲染之。春来涨潮,浮起了鱼天,不反水与岸齐,拍打着柳桥而已。鱼天一辞,妙不可言。鱼游于水,如翔于天,可见当涨潮托起春水之后,那春水仍...

浣溪沙(寓意)

浣溪沙(寓意)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炙手无人傍屋头。萧萧晚雨脱梧楸。谁怜季子敝貂裘。 愿我已无当世望,似君须向古人求。岁寒松柏肯惊秋。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

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原文: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 芳草何年恨即休。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作者介绍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朝代:清代 作者:王国维 原文: 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满地凝结着寒霜,浓得像覆上一层白雪。人们立在西风中话别,瘦马也向着残月不断悲鸣。送别时,《阳关》一曲犹未奏完,离人就已出发了。咿轧的车声仿佛应和着歌声,在痛苦地呜咽。天涯芳草青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