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宋代
作者:周邦彦
原文: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
参考赏析
赏析
这是首笔触细致而风格明秀的春日之作。 词篇幅一开,便春意盎然。“水涨鱼天拍柳桥”。水涨,点春讯。以下五字渲染之。春来涨潮,浮起了鱼天,不反水与岸齐,拍打着柳桥而已。鱼天一辞,妙不可言。鱼游于水,如翔于天,可见当涨潮托起春水之后,那春水仍...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元朝末年,奸佞当权,朝政极端腐败。元顺帝君臣骄奢淫逸,大肆挥霍浪费,弄得国库虚竭,财政极度困难。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除了加重赋税以外,于至正十年(1350年)发行“至正宝钞”的新纸币,代替早已通行的“中统宝钞”和“至元宝钞”,规定新钞一贯相当于铜钱一千文,准折至元宝钞二贯、中统宝钞十贯。新钞大量印造,货币迅速贬值,在大都钞十锭(等于铜钱5万文)还不够买一斗米。“变钞”的结果,造成恶性的通货膨胀,使人民的生活更为困难。同时,由于元朝政府不关心生产,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黄河在至正四年(1344年)接连决口,泛滥成灾,使老百姓大量死亡,并且严重影响到元政府的财政收入。因此,元政府又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黄河两岸农民本已饱受灾荒之苦,到工地上又横遭监工的鞭打,被克扣口粮,个个无比愤怒。于是,“开河”和“变钞”就成为农民大起义的导火线,导致了红巾军起义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