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夜与故人偶集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朝代:唐代

作者:戴叔伦

原文: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秋夜里一轮满月高挂天空,光华洒满宫城的门户千重。在京城能和江南一样相聚,大家反而怀疑是梦里相逢。秋风惊动枝头栖宿的乌鹊,露草里唧唧哭叫着的寒虫。漂泊在外的游客应该长醉,相互挽留怕听报晓的响钟。注释1、偶集:偶然与同乡聚会。2、城阙:宫城前两边的楼观,泛指城池。3、千重:千层,...

相关赏析

鉴赏

诗写故人在秋夜月满时,居然能偶集京城长安,感慨无限。因为相见非易,应作长夜之欢,故最怕晓钟,担心分手。首联写相聚时间、地点;颔联写相聚出其不意,实属难得;颈联以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典故,暗寓乡思。末联写羁旅之愁,应作长醉,款款写来,层次分明,写...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羁旅之中与故人偶然相聚的情景。首联写与故人相聚的时间、地点;颔联写在乱世中相聚实属出其不意;颈联写秋夜的凄凉景色,暗寓他乡生活的辛酸况味;尾联写长夜叙谈,借酒浇愁,深刻地表达了对故人相聚的珍惜和朋友间深厚的友谊。全诗叙事写景,情景交融,含蓄婉转,真切感人。“天秋月...

作者介绍

戴叔伦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临江仙·和子珍

临江仙·和子珍
朝代:清代 作者:谭献 原文: 芭蕉不展丁香结,匆匆过了春三。罗衣花下倚娇憨。玉人吹笛,眼底是江南。 最是酒阑人散后,疏风拂面微酣。树犹如此我何堪?离亭杨柳,凉月照毵毵。 相关翻译 注释 ①春三:春季的第三个月。②“树犹”句:《世说新语》载桓温北征,见旧日所栽柳已十围,慨叹:“树犹如此,人何以堪!”③毵毵:枝条细长貌。... 相关赏析 评解 春去匆匆,笛声悠悠,已觉幽情难遣;何况酒阑人散,柳风...

赤枣子·寄语酿花风日好

赤枣子·寄语酿花风日好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惊晓漏,护春眠。格外娇慵只自怜。 寄语酿花风日好,绿窗来与上琴弦。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窗外屋檐在滴水,在演奏着大自然的鸣奏曲。滴滴答答,那是春天的声音。这一首新曲,是谁谱就?每一个少女,都是一本唤不醒的日记。因为春暖花开,因为有些事情,她们喜欢少女闭上眼睛。满脸的睡意,也是芳龄十八岁,无法抗拒。还是起床吧。先打开你的眼睛,她的眼睛,万物已...

读陆放翁集

读陆放翁集
朝代:清代 作者:梁启超 原文: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相关赏析 品评 本诗热烈赞赏了陆游诗歌中渴望建功立业、为国驱驰之志至老不衰的高昂格调;高度评价了陆游千古难遇的奇男子气概。实际上是抒发了作者自己的异代同心之感。他当时虽然亡身海外,想到遭受列强宰割、阴霾四布的神州大地,发出恨不能从军杀敌的呼喊。... 作者介绍 梁启超 梁启超(1873年~1...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朝代:唐代 作者:陈子昂 原文: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席宴。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走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注释[1]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