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朝代:唐代

作者:李颀

原文: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沈 通:沉)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韵译当年蔡琰曾作胡笳琴曲,弹奏此曲总共有十八节。胡人听了泪落沾湿边草,汉使对着归客肝肠欲绝。边城苍苍茫茫烽火无烟,草原阴阴沉沉白雪飘落。先弹轻快曲后奏低沉调,四周秋叶受惊瑟瑟凋零。董先生通神明琴技高妙,深林鬼神也都出来偷听。慢揉快拨十分得心应手,往复回旋仿佛声中寓情。声如山中百鸟...

相关赏析

创作背景

李颀此诗,约作于天宝六、七载(747—748)间。董大即董庭兰,是当时著名的琴师。所谓“胡笳声”,也就是《胡笳弄》,是按胡笳声调翻为琴曲的。所以董大是弹琴而非吹秦胡笳。...

评析

这首七言古体长诗,通过董大弹奏《胡笳弄》这一历史名曲,来赞赏他高妙动人的演奏技艺,也以此寄房给事(房琯),带有为他得遇知音而高兴的心情。诗开首不提“董大”而说“蔡女”,起势突兀。蔡女指东汉末年的蔡琰(文姬),文姬归汉时,感笳之音,翻笳调入琴曲,作《胡笳十八拍》(拍,等于段)。三、...

作者介绍

李颀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 https://gushi.facekun.com/2475.html

野人饷菊有感

野人饷菊有感
朝代:明代 作者:张煌言 原文: 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 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带雨斜。 参考赏析 赏析 首句“战罢秋风笑物华”,起势不凡,一个“战”字,一个“笑”字,使横戈疆场而又乐观坚贞的民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古典诗词不同于散文的句法,可以省略明确语法关系的连词、介词,甚至省略主语等,其意义往往要靠读者的想象来补充、疏通。这句诗就具有这种特点。省略了主语诗人,出现两个动词...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朝代:宋代 作者:黄庭坚 原文: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相关翻译 注释 玉女:对他人之女的美称。闻道:“闻”听说,在这里引申为“得到”,明白事物发展的规律,或者是懂得道理。画不成:一种惋惜之情。翦裁:原指裁制衣服,后常比喻大自然对景物的安排。萱草:属于一种植物。... 相关赏析 赏析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这首诗是北宋诗人黄庭坚的一首诗,在端午...

行香子(般涉调)

行香子(般涉调)
朝代:宋代 作者:张先 原文: 舞雪歌云。闲淡妆匀。蓝溪水、深染轻裙。酒香醺脸,粉色生春。更巧谈话,美情性,好精神。 江空无畔,凌波何处,月桥边、青柳朱门。断钟残角,又送黄昏。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作者介绍 张先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郁孤台下这赣(gan)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逃难人的眼泪。“我”抬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江边夜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的叫声。 注释造口:即皂口,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