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双燕·满城社雨

朝代:清代

作者:张惠言

原文:

满城社雨,又唤起无家,一年新恨。花轻柳重,隔断红楼芳径。旧垒谁家曾识,更生怕、主人相问。商量多少雕檐,还是差池不定。谁省、去年春静。直数到今年,丝魂絮影。前身应是,一片落红残粉。不住呢喃交讯,又惹得、莺儿闲听。输于池上鸳鸯,日日阑前双暝。
相关翻译

注释

⑴双双燕:南宋史达祖自度曲,见《梅溪词》。词咏双燕,即以此为词调名。⑵社雨:春社和秋社时节下的雨。此处指春社时节下的雨。春社,古时一般在立春、立秋后不久两次祭祀土神,春祭称为“春社”,秋祭称为“秋社”。⑶红楼:旧指闺秀女子的居处。盛唐李白《侍从宜春苑奉诏赋》:“东风已绿瀛州草,紫...

相关赏析

赏析

这是一首咏燕之作。燕子作为春天的信使,美丽的象征,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赏爱,所以咏燕之作代不乏人,《诗.邶风.燕燕》,南宋词人史达祖的《双双燕》词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特别清拨之作。张惠言的这首《双双燕》词显然汲取了我国古代咏燕诗词的文化底蕴,尤其可以看出他对史达祖《双双燕》词在艺术...

作者介绍

张惠言 (1761~1802)清代词人、散文家。原名一鸣,字皋文,一作皋闻,号茗柯,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嘉庆四年进士,官编修。少为词赋,深于易学,与惠栋、焦循一同被后世称为“乾嘉易学三大家”。又尝辑《词选》,为常州词派之开山,著有《茗柯文集》。...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双双燕·满城社雨 | https://gushi.facekun.com/3776.html

绮怀

绮怀
朝代:清代 作者:黄景仁 原文: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相关赏析 赏析 “绮”本意为“有 花纹的丝织品”,后来引申为“美丽”,“绮怀”自是一种美丽的情怀,对清代诗人黄景仁来说,这种美丽来自一种爱情失落无处寻觅的绝望,因而更加凄婉动人。 黄景仁年轻时曾同 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故事却...

猫
朝代:元代 作者:唐珙 原文: 觅得狸儿太有情,乌蝉一点抱唇生。 牡丹架暖眠春昼,薄荷香浓醉晓晴。 分唾掌中频洗面,引儿窗下自呼名。 溪鱼不惜朝朝买,赢得书斋夜太平。 作者介绍 唐珙 唐珙,字温如,元末明初诗人,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父南宋义士、词人唐珏在至元中与林景熙收拾宋陵遗骨,重新安葬,并植冬青为识。在乡里以诗知名,但所作传世不多。生平仅略见于《御选元诗》卷首《姓名爵里》...

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 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作者介绍 苏轼 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