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耸立的高山。近处竹林围绕的屋舍边,有长满衰草的小池塘,蝉鸣缭乱。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飞过,塘中红色的荷花散发幽香。  在乡村的野外,古城墙的近旁,我手拄藜杖慢步徘徊,转瞬已是夕阳。昨夜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场微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

相关赏析

赏析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开头两句,作者以推移镜头,由远而近,描绘自己所处的特殊环境:远处有郁郁葱葱的树林,树林尽头,有座高山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象绿色的屏障,围护在一所墙院周围。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池塘,池边大约由于天旱缺水,...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时苏轼谪居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已经三年,政治打击和仕途挫折使他的心情不免时感悲凉,产生了随遇而安的思想。关于这首词的具体写作时间,从词中写翠竹丛生、鸣蝉四起、红蕖照水、雨后天凉等来分析,可知它是写于元丰六年夏末秋初之际。...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 https://gushi.facekun.com/6638.html

除夜雪

除夜雪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盛了半盏屠苏酒的杯子还没有来得及举起庆贺,我依旧在灯下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注释嘉:好瑞:指瑞雪天教:天赐岁除:即除夕... 作者介绍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

和令狐仆射小饮听阮咸

和令狐仆射小饮听阮咸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掩抑复凄清,非琴不是筝。还弹乐府曲,别占阮家名。 古调何人识,初闻满座惊。落盘珠历历,摇珮玉琤琤. 似劝杯中物,如含林下情。时移音律改,岂是昔时声。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水调歌头(五首选三)

水调歌头(五首选三)
朝代:清代 作者:张惠言 原文: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 闲来阅遍花影,椎有月钩斜。 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 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 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 东皇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 难道春花开落,又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 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 疏帘卷春晓,胡蝶忽飞来。 游丝飞絮无绪,乱点碧云钗。 肠断江南春思,黏着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 银蒜且深押,疏影...

临江仙·千里长安名利客

临江仙·千里长安名利客
朝代:宋代 作者:刘彤 原文: 千里长安名利客,轻离轻散寻常。难禁三月好风光。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 记得年时临上马,看人眼泪汪汪。如今不忍更思量。恨无千日酒,空断九回肠。 相关赏析 鉴赏 开头从思妇的心中对游子的责难写起,“千里长安名利客”七字交代了游子的去向──长安,缘由──为名利而远行。“千里”一词强调了游子出行之远,也蕴含了思妇的忧怨深情。“轻离轻散寻常”一句,写出思妇对游子“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