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正是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意。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参考翻译

译赏

小序  陈亮自浙江省东阳县来会见我,留居十日。我俩同游鹅湖(江西铅山县境内),后又同赴紫溪等候与朱熹会晤,而朱没来。陈亮明天就要飘然东归,我十分恋恋不舍,追送他一程。走到鹭鸶林,遇雪深泥滑,我难以前进,与他分别。便独自在方村饮酒,惆怅了许久,恨自己挽留不住好友。我于夜半投宿吴氏泉……

译文及注释

译文手持酒杯与你在长亭话别,你安贫乐道的品格恰似陶靖节,俊逸杰出的才干又像那卧龙诸葛。不知何处飞来的林间鹊鸟,踢踏下松枝上的残雪。好像要让我们俩的破帽上,增添上许多花白的头发。草木枯萎,山水凋残,冬日的景物都失去了光烨。全靠那稀疏的梅花点缀,才算有几分生机令人欣悦。横空飞过的两三……

相关赏析

赏析

背景作者与陈亮(字同父)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们始终主张抗金,恢复中原,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们和朱熹(字元晦,又号晦庵)在哲学观点上虽然不同,但彼此间的友谊却很深厚。公元1188年(淳熙十五年)冬,陈亮自浙江东阳来江西上饶访问作者与他共商恢复大计;并寄信约朱熹到紫溪(江西铅山...

创作背景

淳熙十五年(1188)冬,陈亮远道来访,和辛弃疾同游鹅湖,虽然为期只有十天,这在辛弃疾一生中,是一次很有意义的会见。陈亮东归之后,辛弃疾写了这首《贺新郎》,两人往返唱和,各自写了三首。他们两人在词中所写的,离不开抗金这个中心思想。……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 https://gushi.facekun.com/6946.html

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

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四海方无事,三秋大有年。百生无此日,万寿愿齐天。 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玉堂开右个,天乐动宫悬。 御柳疏秋景,城鸦拂曙烟。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 作者介绍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

玉楼春·东山探梅

玉楼春·东山探梅
朝代:宋代 作者:刘镇 原文: 冷冷水向桥东去。漠漠云归溪上住。疏风淡月有来时,流水行云无觅处。 佳人独立相思苦。薄袖欺寒脩竹暮。白头空负雪边春,着意问春春不语。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河水叮咚流向桥东,行云悠闲飘聚在溪水上边。清风淡月往来有规律,流水行云却难寻踪迹。美人独自伫立备受相思之苦,单薄衣衫浸透寒露,日日伴修竹,双眼欲穿盼郎归,常常等至天色暮。残雪身边春色青,我却白发...

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

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
朝代:宋代 作者:淮上女 原文: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山长水远。遮住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相关赏析 赏析 词的上片,写她被掳北去,不得不离别故乡山河时的沉痛心情,远望淮山高耸,绵延千里;淮水浩渺,烟霭迷芒。“云峰”、“烟波”,既写山高水阔,又写出春天雨多云多的景象,再加上作者心伤情苦,泪眼朦胧,因此山河呈现出一片迷茫的景象。“云峰”前冠...

阮郎归·有怀北游

阮郎归·有怀北游
朝代:宋代 作者:张炎 原文: 钿车骄马锦相连。香尘逐管弦。瞥然飞过水秋千。清明寒食天。 花贴贴,柳悬悬。莺房几醉眠。醉中不信有啼鹃。江南二十年。 参考赏析 赏析 张炎经历国亡家破的惨变后,誓做大宋遗民,不为元朝作事。他一生都在追求那种隐居山中隐士生活。一生中为躲避元朝廷的征召到处流浪。仅有一次,约在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九月,张炎为元朝廷逼召,与好友曾心传(遇)、沈尧道(钦)一起由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