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暮春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始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的家住在江南,又过了一次清明寒食节日。一场风雨过后,在花丛中的路上,一片散乱的落花。落下来的红花,静静地随着流水走了。园林里渐渐地觉得清绿的树叶茂密了。我计算了一下:年年刺桐花落尽的时候,寒天的力量一点也没有了。庭院寂静,我在空空地想着她。我为国而愁的太利害了,但没有地方说...

相关赏析

创作背景

宋代泉州曾环城种植大量刺桐树。元代时马可波罗即称泉州为刺桐城。辛弃疾于绍熙三年(1192)至五年(1194),曾在福建任提点刑狱、安抚使等官,此词约写于此时。...

鉴赏

《满江红·暮春》一首十分委婉缠绵的伤春相思词,写一位空闺女子怀念情人而又羞涩难言的情绪状态,逼近婉约派词人秦观的风调。擅长于写豪壮沉郁之词的作者,能以似水柔情写女子的相思怨别,足见作者的大家风范。此词分上下两阕,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也是长调最常用的章法。既属常见...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满江红·暮春 | https://gushi.facekun.com/7050.html

【南吕】四块玉_客中九日落

【南吕】四块玉_客中九日落
朝代:元代 作者:张可久 原文: 客中九日 落帽风,登高酒,人远天涯碧云秋,雨荒篱下黄花瘦。愁又愁,楼上楼,九月九。 作者介绍 张可久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

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

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走去走来三百里,五日以为期。六日归时已是疑。应是望多时。 鞭个马儿归去也,心急马行迟。不免相烦喜鹊儿。先报那人知。 参考赏析 评解 此词与前首《青玉案》词,同为怀人之作。前一首咏别离,基调凄苦;此首咏短别将会,基调欣悦。词语通俗,极有民歌情味,有早期敦煌曲子词遗风。……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

闲咏二绝

闲咏二绝
朝代:清代 作者:黄图安 原文: 落花天气半晴阴,好去寻芳傍碧林。 是物含情知爱惜,莺声声里唤春深。 桃花水到报平渠,喜动新流见跃鱼。 一枕羲皇午梦后,数行小试右军书。 相关翻译 注释 ①这二首诗选自《乾隆宁夏府志》。②桃花水:《宋史·河渠志一》:“黄河随时涨落,故举物候为水势之名……二月三月,桃华(花)始开,冰泮雨积,川流猥集,波澜盛长,谓之桃花水。”③羲皇:此指羲皇上人,太古的人。古人想...

踏莎行·秋入云山

踏莎行·秋入云山
朝代:宋代 作者:张抡 原文: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高高的山上现在进入了秋天,山中景物清爽秀丽。景物众多争艳斗奇就像一副图画。枫叶之多尽染万山一直连绵到云彩边上,,在山岩深幽之处。无数的菊花,点点洒洒。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众人欢度,又逢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