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注释①洛城:今河南洛阳。②玉笛:精美的笛子。玉:指玉石。③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声:声音。④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

相关赏析

鉴赏一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736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即今天的河南洛阳。在唐代,洛阳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东都)。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发思乡之情。王尧衢《唐诗合解》:“忽然闻笛,不知吹自谁家。因是夜闻,声在暗中飞也。笛声以风声而吹散,风声以笛声而远扬,于...

鉴赏二

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客东都(洛阳)。《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当即这次客东都有感而作。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 https://gushi.facekun.com/707.html

书
朝代:唐代 作者:李峤 原文: 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迹舒。河图八卦出,洛范九畴初。 垂露春光满,崩云骨气馀。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 作者介绍 李峤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和阮亭《秋柳》诗原韵(四首选二)

和阮亭《秋柳》诗原韵(四首选二)
朝代:清代 作者:冒襄 原文: 南浦西风合断魂,数枝清影立朱门。 可知春去浑无迹,忽地霜来渐有痕。 家世凄凉灵武殿,腰肢憔悴莫愁村。 曲中旧侣如相忆,急管哀筝与细论。 红闺紫塞昼飞霜,顾影羞窥白玉塘。 近日心情惟短笛,当年花絮已空箱。 梦残舞榭还歌榭,泪落岐王与薛王。 回首三春攀折苦,错教根植善和坊。

己亥杂诗·其五

己亥杂诗·其五
朝代:清代 作者:龚自珍 原文: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注释选自《龚自珍全集》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

【南吕】一枝花 送人入道

【南吕】一枝花 送人入道
朝代:元代 作者:李致远 原文: 白云留故山,晓月流清涧。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龙虎痴顽,正要别真 赝,都来方寸间。内丹成未饮刀圭,宦情远不登仕版。 【梁州】无中有娇儿姹女,有中无火枣金丹。温温铅鼎清光烂。一泓水静, 一片云闲。一轮月满,一点神安。断七情宝剑光寒,避三尸午夜更残。秘天真离 坎交驰,纵玄旨乙庚配绾,炼希夷金木间关。药阑,岁晚,黄精满地和烟拣,安 排净蚌珠灿。耿耿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