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注释①洛城:今河南洛阳。②玉笛:精美的笛子。玉:指玉石。③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声:声音。④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

相关赏析

鉴赏一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736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即今天的河南洛阳。在唐代,洛阳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东都)。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发思乡之情。王尧衢《唐诗合解》:“忽然闻笛,不知吹自谁家。因是夜闻,声在暗中飞也。笛声以风声而吹散,风声以笛声而远扬,于...

鉴赏二

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客东都(洛阳)。《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当即这次客东都有感而作。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 https://gushi.facekun.com/707.html

【中吕】普天乐 维扬怀古

【中吕】普天乐 维扬怀古
朝代:元代 作者:汤舜民 原文: 问扬州萦怀抱,城开锦绣,花弄琼瑶。红楼百宝妆,翠馆千金笑。一自年来烟尘闹,月明中声断鸾箫。绝了信音,疏了故旧,老了英豪。 金陵怀古  问钟陵纷纷事,衣冠似古,风物随时。台空江自流,风去人不至。晋阙吴宫梁王寺,费古今多少诗词。山围故国,歌残玉树,香冷胭脂。 姑苏怀古  问姑苏繁华地,曾闻鹿走,谩说乌栖。黄金销范蠡身,花露滴西施泪。一...

行台闲咏

行台闲咏
朝代:明代 作者:石玠 原文: 清于池水净于苔,会府潭潭暂作台。 夜月半庭人未宿,春云满眼杏将开。 榆关道路犹堪走,麟阁功勋岂易陪。 莫信蓬莱相离远,塞鸿多自日边来。 相关翻译 注释 ①这首诗选自《弘治宁夏新志》(《嘉靖宁夏新志》亦收录此诗)。行台,即行御史台。封建时代,大臣出巡所驻处,也称行台。②会府:本是古星名,即斗魁。此指会试之地。潭潭:深邃貌。台,即行台。③榆关:即山海关。也作“...

杂剧·包待制智勘后庭花

杂剧·包待制智勘后庭花
朝代:元代 作者:郑延玉 原文: 第一折 (冲末扮赵廉访引祗从上,诗云)一片忠勤抱国忧,渐看白发已蒙头。可怜恩赐如花女,非我初心不敢留。老夫汴梁人氏,姓赵名忠,字德方。嫡亲的三口儿,夫人张氏,有一个家生的孩儿,是王庆。为某居官颇有政声,加老夫廉访使之职。今日早间圣人赐老夫一女,小字翠鸾,着他母亲随来,近身伏侍老夫。尚不知夫人意下如何,未敢便收留他。我今着王庆领的去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