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春色将阑

朝代:宋代

作者:寇准

原文: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濛濛,屏山半卷馀香袅。
密约沈沈,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相关翻译

注释

①阑:晚,尽。这里是说春光即将逝去。②屏山:屏风。袅:指炉烟缭绕上升。③沉沉:这里意为长久。谓二人约会遥遥无期。④杳杳:幽远。指别后缠绵不断的相思情意。⑤菱花:指镜子。...

相关赏析

赏析

“忠愍诗思凄惋,盖富于情者。”是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对寇准诗作的评价,用来评论寇准的词,其实也很恰当。试读该首《踏莎行》,便可窥豹一斑。这首小令以细腻而优美的笔触刻画暮色景物的衰残、画堂风光的孤寂,进而透露人物内心的惆怅和迷惘,外在与内在交汇,情怀与物象相通,激荡回旋,错...

作者介绍

寇准 寇准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衡州团练副使李迪迎寇准尸灵厝于衡州(今衡阳市)岳屏山花药寺,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踏莎行·春色将阑 | https://gushi.facekun.com/7217.html

杂剧·王月英元夜留鞋记

杂剧·王月英元夜留鞋记
朝代:元代 作者:未知作者 原文: 楔子 (老旦、卜儿、同正旦王月英领梅香上,诗云),生男勿喜女勿悲,曾闻有女作门楣。世人谁解求凰曲,拈得琼箫莫浪吹。老身姓李,嫁的夫主姓王。自夫主亡化过了,俺两口儿守着胭脂铺,过其日月。女孩儿小字月英,年长一十八岁,未曾许聘他人。老身为此一件,忧心不下。今日姑姑家做好事。差人请我。梅香,你和姐姐在铺儿里坐,我往姑姑家里走一遭去也。(下)(正旦云)母亲...

咏梅九首(选一)

咏梅九首(选一)
朝代:明代 作者:高启 原文: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作者介绍 高启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

瑞鹤仙·脸霞红印枕

瑞鹤仙·脸霞红印枕
朝代:宋代 作者:陆淞 原文: 脸霞红印枕,睡觉来、冠儿还是不整。屏间麝煤冷,但眉峰压翠,泪珠弹粉。堂深昼永,燕交飞、风帘露井。恨无人说与,相思近日,带围宽尽。 重省,残灯朱幌,淡月纱窗,那时风景。阳台路迥,云雨梦,便无准。待归来,先指花梢教看,欲把心期细问。问因循过了青春,怎生意稳?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红霞般的脸蛋印着枕痕,一觉刚刚醒来,衣冠零乱也懒得去整。彩屏内水墨...

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朝代:宋代 作者:史达祖 原文: 雁足无书古塞幽。一程烟草一程愁。帽檐尘重风吹野,帐角香销月满楼。 情思乱,梦魂浮。缃裙多忆敝貂裘。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 相关赏析 鉴赏 《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抒写词人在行旅途中对家乡美眷的思念。上阕写行旅中的愁绪,感情凝重,意境深远:“雁足无书古塞幽,一程烟草一程愁。”词人还未到目的地就盼望家中的书信,他仰望长空的大雁,期望它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