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石昌言使北引

朝代:宋代

作者:苏洵

原文: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益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当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与夷狄!请以为赠。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昌言考进士科目的时候,我才只有几岁,还没开始学习。回忆当年我跟一群孩子在父亲身边嬉戏玩耍,昌言也在旁边,还曾拿来枣儿栗子给我吃;两家住得很近,又因为是亲戚的缘故,所以彼此十分亲昵。昌言应考进士科目,一天比一天出名。我后来渐渐长大,也稍稍懂得要读书,学习句逗、对对子、四声格律,...

相关赏析

评析

该文作于嘉祐元年九月,是一篇赠序。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八月,刑部员外郎、知制诰石扬休(字昌言)出使北国前往契丹,庆贺契丹国母生辰。苏洵给他这篇赠序(因为苏洵之父名序,不称序改称引),就是让他借鉴历史经验,不怕强敌威胁,发扬民族正气,夺取外交胜利。文章首段回忆他们之间的亲密交...

作者介绍

苏洵 苏洵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送石昌言使北引 | https://gushi.facekun.com/7243.html

贺新郎·寄丰真州

贺新郎·寄丰真州
朝代:宋代 作者:戴复古 原文: 忆把金罍酒。叹别来、光阴荏苒,江湖宿留。世事不堪频着眼,赢得两眉长皱。但东望、故人翘首。木落山空天远大,送飞鸿、北去伤怀久。天下事,公知否。 钱塘风月西湖柳。渡江来、百年机会,从前未有。唤起东山丘壑梦,莫惜风霜老手。要整顿、封疆如旧。早晚枢庭开幕府,是英雄、尽为公奔走。看金印,大如斗。 相关翻译 注释 ①丰真州:作者的朋友,曾任真州(治所在今江苏仪...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朝代:唐代 作者:韩愈 原文: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

笑歌行(以下二首,苏轼云是伪作)

笑歌行(以下二首,苏轼云是伪作)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笑矣乎,笑矣乎。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 君不见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 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 平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遣人读。笑矣乎,笑矣乎。 赵有豫让楚屈平,卖身买得千年名。巢由洗耳有何益, 夷齐饿死终无成。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 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男儿穷通当...

秋登巴陵望洞庭

秋登巴陵望洞庭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