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争挽桐花两鬓垂

朝代:宋代

作者:周邦彦

原文:

争挽桐花两鬓垂。小妆弄影照清池。出帘踏袜趁蜂儿。
跳脱添金双腕重,琵琶拨尽四弦悲。夜寒谁肯剪春衣。

相关赏析

题解

本篇是怀人之作,怀念旧日相恋的女子。上片写女子未嫁前的可爱和美丽形象。下片写所恋女子嫁给别人,婚后有无尽哀愁,而自己对她倍加思念。...

句解

争挽桐花两鬓垂,小妆弄影照清池二句刻划出一个顾影自怜的少女形象。桐花,是当时女子的一种流行发式。词人笔下的女子极爱美,“争挽”桐花之髻,刻意要将众女子比下去。“两鬓垂”,是临池照影所自见。“小妆”之“小”,不是形容“妆”小,而是形容人的情貌。唐宋词常以“痴小”一词,形容痴情的妙龄...

评解

周邦彦小令能放能收。全词六句,前五句只是白描,末一句才说出谜底来。上下片之间是今昔对比,但却只是不动声色地呈现。展现给读者许许多多的美丽,最后才告诉读者一个悲苦的结局,强烈的反差,真是令人欲不伤悲而不得已。周邦彦多情之人,复以绝妙之手法来展现伤心之事,此真令人心碎之作。...

作者介绍

周邦彦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浣溪沙·争挽桐花两鬓垂 | https://gushi.facekun.com/7494.html

题秋江独钓图

题秋江独钓图
朝代:清代 作者:王士祯 原文: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戴着一顶斗笠披着一件蓑衣坐在一只小船上,一丈长的渔线一寸长的鱼钩;高声唱一首渔歌喝一樽酒,一个人在这秋天的江上独自垂钓。注释⑴蓑(suō)笠:蓑衣、笠帽。用草编织成的古时渔家、农民的防雨草衣;笠:用竹篾或芦秆篾片编织的帽子,也是渔家、农民防日晒、防雨淋的帽子。...

奉和圣制千秋节宴应制

奉和圣制千秋节宴应制
朝代:唐代 作者:张说 原文: 五德生王者,千龄启圣人。赤光来照夜,黄云上覆晨。 海县衔恩久,朝章献舞新。高居帝座出,夹道众官陈。 槊杖洗清景,磬管凝秋旻.珠囊含瑞露,金镜抱仙轮。 何岁无乡饮,何田不报神。薰歌与名节,传代幸群臣。 作者介绍 张说 张说(667年~730年) 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

阮郎归·西湖春暮

阮郎归·西湖春暮
朝代:宋代 作者:马子严 原文: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清明、寒食节过了没多久,百花逐渐退去了原有的艳丽 色彩,慢慢凋谢了。人们为了挽留春光,翻腾衣柜,找出春 天穿的衣服,纷纷出城来到苏堤,尽情游玩。想留住春天的 脚步,然而春之神似乎并不懂得人们的用意。一场大雨过后...

金陵晚望

金陵晚望
朝代:唐代 作者:高蟾 原文: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相关赏析 赏析 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头远望,只见浮云落日映照着这座古城,一种沧桑之感涌上心头。这里所说的“一片伤心”,即是指这种情绪而言。浮云落日是有形之物,丹青能画;而“一片伤心”,乃抽象感情,所以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黄叔灿《唐诗笺注》说:“‘画不成’三字,是‘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