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

朝代:宋代

作者:叶绍翁

原文: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注释①见:古同“现”,出现,显露。②萧萧:风声。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④挑:挑弄、引动。⑤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相关赏析

鉴赏

《夜书所见》中的“见”是一个古今字,在这里应读“xiàn”而不读“jiàn”。全诗的理解应为:(题目)在孤寂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诗句)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最记挂是自己疼爱的孩子,此时可能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

赏析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

作者介绍

叶绍翁 叶绍翁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夜书所见 | https://gushi.facekun.com/845.html

对雪二首

对雪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寒气先侵玉女扉,清光旋透省郎闱。 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 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 龙山万里无多远,留待行人二月归。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已随江令夸琼树,又入卢家妒玉堂。 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 关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骓送陆郎。 相关翻译 注释 ⑴原注:“时欲之东。”之东:指东赴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幕,时在大中三年冬。...

【中吕】醉高歌过红绣鞋

【中吕】醉高歌过红绣鞋
朝代:元代 作者:顾德润 原文: 西湖赏春 漾金波碧甃粼粼,荡金缕垂杨隐隐。步金莲仙子相随趁,纵金勒王孙笑引。 按金雁银筝风韵,捧金钟翠袖殷勤,听金莺彩燕竞争春。掷金钱频唤酒,焚金鼎细生云,戗金船兰棹稳。 ...

纪事(八首选一)

纪事(八首选一)
朝代:清代 作者:黄遵宪 原文: 众人耳目外,重以甘言诱; 浓绿茁芽茶,浅碧酿花酒。 斜纹黑普罗,杂俎红毡竓, 琐屑到钗钏,取足供媚妇。 上谒士雕龙,下访市屠狗; 墨床与侏张,相见辄握手。 指此区区物,是某托转授; 怀上花名册,出请纪谁某。 “知君有姻族,知君有甥舅, 赖君提挈力,吾党定举首。” 丁宁复丁宁:“幸勿杂然否。” 作者介绍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

雨中花令(夏词)

雨中花令(夏词)
朝代:宋代 作者:王观 原文: 百尺清泉声陆续。映潇洒、碧梧翠竹。面千步回廊,重重帘幕,小枕欹寒玉。试展鲛绡看画轴。见一片、潇湘凝绿。待玉漏穿花,银河垂地,月上栏干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