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二首·其一

朝代:唐代

作者:张九龄

原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注释⑴兰:此指兰草。 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⑵桂华:桂花,“华”同“花”。⑶生意:生机勃勃⑷自尔:自然...

注释

①葳蕤(wēi ruí):草木枝叶茂盛的样子。皎洁:这里是形容桂花蕊晶莹、明亮。②欣欣:草木繁茂而有生机的样子。生意:生气勃勃。自:各自。尔:如此。③林栖者:栖身于山林间的人,指隐士。闻风:指仰慕兰桂芳洁的风尚。坐:因而。④本心:草木的根与心(茎干),指天性。...

参考赏析

鉴赏

开元(713-741)后期,唐玄宗沉溺声色,奸佞专权,朝政日趋黑暗。为了规劝玄宗励精图治,张九龄曾撰《千秋金镜录》一部,专门论述前代治乱兴亡的历史教训,并将它作为对皇帝生日的寿礼进献给玄宗。唐玄宗心中不悦,加李林甫的谗谤、排挤,张九龄终于被贬为荆州长史。遭贬后,他曾作《感遇十二首...

简析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被贬为荆州长史时所作,开元末期,唐玄宗沉溺声色,怠慢政事,宠仁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专事逢迎的牛仙客。牛、李结党,把持朝政,排除异己,朝政更加腐败。张九龄对此十分不满,于是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寓意,作《感遇十二首》。诗人托物言志,以春兰和秋桂的芳洁品质,来比喻自己...

作者介绍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感遇十二首·其一 | https://gushi.facekun.com/8955.html

【商调】梧叶儿_春日感怀闲

【商调】梧叶儿_春日感怀闲
朝代:元代 作者:张可久 原文: 春日感怀 闲罗扇,坠锦囊,尘满碧纱窗。燕语鸟衣巷,花开白玉堂,人上紫云娘,月冷妆楼夜香。 早行 鸡声罢,角韵残,落月五更寒。紫塞呼白雁,黄河绕黑山,翠袖上雕鞍,行路比别离更难。 旅思 题新句,感旧游,坐满鸘鸘裘。镜里休文瘦,花边湘水秋,楼上仲宣愁。谁伴我新丰殢酒。 垂虹亭上 三高地,万古愁,行客记曾游。绿树当朱户,青山朝画楼,红袖倚兰舟,借问谁家卖酒...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掳)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间;尊 通:樽)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

寓言

寓言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原文: 暖风迟日柳初含,顾影看身又自惭。 何事明朝独惆怅,杏花时节在江南。 作者介绍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李遥买杖

李遥买杖
朝代:宋代 作者:沈括 原文: 随州大洪山作人李遥,杀人亡命。逾年,至秭归,因出市,见鬻柱杖者,等闲以数十钱买之。是时,秭归适又有邑民为人所杀,求贼甚急。民之子见遥所操杖,识之,曰:“此吾父杖也。”遂以告官司。吏执遥验之,果邑民之杖也。榜掠备至。遥实买杖,而鬻杖者已不见,卒未有以自明。有司诘其行止来历,势不可隐,乃通随州,而大洪杀人之罪遂败。市人千万而遥适值之,因缘及其隐匿,此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