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说四·马说文言现象

文言现象

作者:佚名

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显现、表现。
(2)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饲养;“材” 通 “才”,才能。
(3)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古今异义
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
古义:这样的。
今义:判断词。
例: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古义:怎么。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古义:同样。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例: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古义:有时,有的人,也许。
今义:或者。
例: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然后:
古义: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
例:食(sì)之不能尽其材。
食(sì):通“饲”喂养。
食(shí):吃。
例: 策之不以其道。
策:
古义:马鞭,鞭策。
今义:策划,策略。
例: 虽有千里之能。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一词多义
1.之
虽有千里之能:的。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的,结构助词。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无义。
策之不以其道:它,代词。
食之不能尽其才: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2.能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3.策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活用动词,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
(策勋十二转:动词,记载 ——自《木兰》)。
4.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连词,表修饰。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连词,表承接。
5.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 喂养,动词。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动词。
6.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代“千里马”。
食之不能尽其材:代词,代千里马的。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代词,它的。
其真无马邪:难道,表反问,加强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恐怕”。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代鞭策千里马的方法。
7.以
不以千里称也:把,用。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8.尽: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尽。
食之不能尽其材: 使……尽,竭尽。
9.虽:
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故虽有名马:即是
【策】
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名词动用)
执策而临之 (名词,鞭子)
【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 (它)
其真无马邪 (难道,表反问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 (介词,难道,表推测语气)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它的)
策之不以其道 (它的,代词)
【之】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的,助词)
马之千里者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策之不以其道 (它,代千里马,代词)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不译,补充音节)
虽有千里之能 (的,助词)
【以】
不以千里称也 (凭借)
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凭,靠)
能以径寸之木 (用)
【尽】
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尽)
食之不能尽其材 (竭尽)
【食】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吃)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饲”,喂)
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一顿)
【或】
或以为死 (有的人)
一食或尽粟一石 (有时)
【易】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改变)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 (交换)
【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助动词,能够)
虽有千里之能 (名词,能力)
【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连词,表示转折)
执策而临之 (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实词
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喻指像千里马一样的人才
伯乐——擅长相马之人,喻指能够识别、赏识人才的人
辱——受屈辱
骈—两马并驾
称——以...著称
一食——吃一顿
食马者——“食”.通“饲”,.本文指浅薄愚妄、埋没人才的统治者
才美——才能,美貌
见——“见”通“现”,显现
等——等同,一样
常——普通的
是——这样的
策之——驱使它。策,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鞭策,驾驭
(执)策——打马的鞭子
道——方法
尽——竭尽
材——“材”通“才”,才能
鸣——鸣叫
通——通晓
执——握
临——面对
知——识别,了解

虚词
而(而伯乐不常有)——表转折,但是(语气较重);却(语气较轻)
故——因此
于——在
之——结构助词,的
以——凭借
虽——即使(故虽有名马);虽然(虽有千里之能)
或——有时(马每顿餐吃的粮食不一定为固定量)
其——代“千里马”
安——怎么
(策)之——作代词,代千里马
以——按照
(鸣)之——助词,补充音节,无意义
而(执策而临之)——表修饰

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动词:
辱:受屈辱。例句: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尽:吃尽。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
2、名词用作动词:
策:原意指马鞭,这里用作动词,引申为用鞭子打,这里是驱使的意思。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3、数量词用作动词:
千里:日行千里。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尽:使……尽,竭尽。例句:食之不能尽其材。

特殊句式
1. 反问句:其真无马邪?
2.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
3.介词结构后置: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4.省略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省略句:策之不以其道。

重点语句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被埋没的直接原因:论点;点明中心)
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其真不知马也 可不写)(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4.其真不知马也。(再次点明文章中心句子)
5.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千里马的遭遇)
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对千里马的惋惜、同情,对食马者的讽刺)
7.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食马者的无知、浅薄)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9399.html

秋凉诗,寄正字十二兄

秋凉诗,寄正字十二兄
朝代:唐代 作者:李贺 原文: 闭门感秋风,幽姿任契阔。大野生素空,天地旷肃杀。 露光泣残蕙,虫响连夜发。房寒寸辉薄,迎风绛纱折。 披书古芸馥,恨唱华容歇。百日不相知,花光变凉节。 弟兄谁念虑,笺翰既通达。青袍度白马,草简奏东阙。 梦中相聚笑,觉见半床月。长思剧寻环,乱忧抵覃葛。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790~816) ,唐代诗人,字长吉,世人称他为“诗鬼”。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

菩萨蛮·宿水口

菩萨蛮·宿水口
朝代:宋代 作者:洪茶 原文: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 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 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相关赏析 鉴赏 《菩萨蛮·宿水口》是宋末词人洪瑹于途中投宿水口(今安徽省来安县水口镇)之时,即景抒情,写下的抒发羁旅幽思的小词。这首《菩萨蛮》,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符合一般小令的结构规律。在整个词中,词人的感情是有发展变化的,非平铺直...

【越调】斗鹌鹑_咏小卿释卷

【越调】斗鹌鹑_咏小卿释卷
朝代:元代 作者:周文质 原文: 咏小卿 释卷挑灯,攀今览古;妒日嫌风,埋云怨雨。因观金斗遗文,故造绿窗新语。自忖度,有窨腹,好做得是也有钞茶商,好行得差也能文士夫。 【紫花儿】苏娘娘本贪也欲也,冯员外既与之求之,双解元怎羡乎嗟呼?但常见酬歌买笑,谁再睹沾酒当垆。哎!青蚨,压碎那茶药琴棋笔砚书。今日小生做个盟甫,改正那村纣的冯魁,疏驳那俊雅的通叔。 【小桃红】当时去底遇娇姝,嫩蕊...

柳梢青·送卢梅坡

柳梢青·送卢梅坡
朝代:宋代 作者:刘过 原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相关翻译 注释 泛菊杯深:化用陶渊明诗,写重阳佳节两人共饮菊花酒。泛,漂浮。深,把酒斟满。吹梅角远:化用李清照诗,写在春天时候他们郊游赏梅。梅:梅花。角:号角,这里指笛声。远:指笛声悠远。浮萍:浮萍科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