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代:元代
作者:元好问
原文: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不想吃饭身体日渐消瘦,穿着平破烂的衣服,秋天的寒意不知不觉中到来,不知不觉中慢慢的回忆童年。那时候怎么知道人生的艰难,早上的露气飘进茅屋,在沙滩边能听到溪水的声音。每每到了晚上月亮(山中)就出来了,到了黎明也从没有看过一眼...
注释
作者:佚名
1.李梦阳: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2.汉边墙:实际指明朝当时在大同府西北所修的长城,它是明王朝与革达靼部族的界限。一作“汉宫墙”
3.客子句:“客子”指离家戍边的士兵;“过壕”指越过护城河;“野马”本意是游气或游尘,此处指人马荡起的烟尘。
4.将军句:弢(tāo):装箭的袋子;弢箭,将箭装入袋中,就是整装待发之意。天狼,指天狼星,古人以为此星出现预示有外敌入侵,“射天狼”即抗击入侵之敌。
5.飞挽(wǎn):快速运送粮草的船只,是:“飞刍(草)挽粟(粮)”的省说,指迅速运送粮草。
6.朔方:唐代方镇名,治所在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此处泛指西北一带。
7.郭汾阳:即郭子仪,唐代名将,曾任朔方节度使,以功封汾阳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