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寓意

寓意

作者:佚名

  通过项羽的行动,可以充分证明此点。项羽当年倔起江东,领导农民起义队伍,扫平各地动乱。“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这是当他行为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灭除暴秦政权愿望时,他受到了群众的拥护之故。因为如此,他的举措行为,也便能符合客观要求,能以透过形式看到本质,而处处取得主动,最后获得成功。而当他“胜利”“成功”之后,便妄自尊大,倒行逆施,“分裂天下,而封王侯。”他几乎是完全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被一片歌颂、崇拜、畏服的声音所淹没,蔽塞了他应有的理智与聪明。更因为到处屠城杀戮,他就迅速地丧失了群众的拥戴。在行动举措上,也是处处用主观臆断客观,变得十分被动而愚蠢。用《鸿门宴》上的项羽形象,来印证此点,就更为鲜明。由于项羽的“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他竟然为刘邦的一套卑词厚币所欺哄,轻轻放走了自己送上门来的强大的敌人。他经不起纷至沓来的谄言和谀语,不但容忍自己营垒内部的资敌臣僚,也不听信忠诚而有远见的策谋劝告;甚至“率直”到把敌方为自己递送情报的人随口供出。刘邦对他所讲的话和刘邦的行为,本来有许多矛盾和漏洞可以察寻,但他却完全漠视了这些。用自己的双手给自己埋下难于挽救的败亡种子。

  第二点,本文说明了不自觉的资敌行为是最为可怕也最为可恨的。项羽集团的项伯,可以作为最好的说明。他的一系列资敌行为,基本上都是处于不自觉状态。但从其影响来看,应该说是存在内部的可怕的利敌现象。因为它分明起到削弱和分裂自己营垒并且切实帮助了敌人的严重作用。项伯凡事从封建贵族道德观念出发,以致弄得不识真正的大体。客观上协助了敌人,还不自觉。敌人用各种手段利用了自己,不但不觉察,还自以为处事深合“义”“礼”。这种人的思想行动最可怕。因为不只他自己不识是非,别人也往往受其左右而不以为怪,因之堕坏大事。

  第三点,本文说明,凡事必须依靠多数人,和衷共济,步调整齐,才能成功。刘邦之所以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原因是在于他善于用人,处处依靠周围的臣僚。上下团结一致、步调划一,互相辅助、互相支援,形成一个坚强的集体力量;相反地,在项羽方面,本来事情的成功象探囊取物一样的容易,但是项羽却师心自用不纳善言。以致在如此严重的关头,扮演了颟顸失败的可悲角色,刘邦后来批判他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说到自己成功的原因,他认为张良、萧何、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也在说明这个道理。

  第四点,本文说明凡属严重事情,必须有胆有识,充分分析客观实际,依据之制定周详计划,在进行上要有严密的措置安排,才能突破艰难,获得胜利。通过本文中刘邦集团的一系列活动,可以印证此点。刘邦在接到项羽要击破他的消息时,虽然显得有些慌乱,但他的一些心腹臣僚,大都是有胆有识,能细致地分析客观,进行周详的计划和严密安排的人物。《鸿门宴》雄辩地说明刘邦集团在处理这样一个严重事件时,是如何做到了知己知彼,有条有理,并且能顺理成章,因敌制胜,所有举措都是符合客观实际,从而获得最后胜利。

  《鸿门宴》一文,就是如此在三大段十五节文字当中,包孕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意义。写出来从秦崩溃到汉建立的历史过程的一个重要片断;描绘了刘项两大集团势力的不同阵容,塑造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统治人物。它不只预示着项羽个人功业的重要转折,它也是整个秦末历史变化的重要关键。

  《鸿门宴》一文,它的本事虽然发生在二千多年前,但在今天,仍然有非常鲜明的教育意义与认识价值。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9663.html

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朝代:宋代 作者:吕本中 原文: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相关赏析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旅途风光景物与感受的小令。词人作此词时不但有一个时令背景(重阳佳节),而且有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北宋灭亡后词人南渡,流落江南)。正是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使这首词具有和一般的羁旅之作不同的特点。上...

赠梁任父母同年 / 题梁任父同年

赠梁任父母同年 / 题梁任父同年
朝代:清代 作者:黄遵宪 原文: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相关赏析 创作背景 诗人是清末著名外交家黄遵宪,面对腐败的大清一而再,再而三的割地赔款尤其是甲午海战更是输给了东瀛小国,签订了《马关条约》再次割地,悲愤无比的黄遵宪写下这首传世名篇,面对对黄金般的国土,腐败的政府一味的割让,作者空有忧天之泪却无力回天,但是他相信中华民族拥有精卫填海...

赠汪伦

赠汪伦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李白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人们行走的脚步声,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注释  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桃花潭:水潭名...

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朝代:宋代 作者:张舜民 原文: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参考翻译 译文 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槿花稀疏,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 相关赏析 鉴赏 《村居》是张舜民代表作之一。   “水绕陂田竹绕篱”,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