绸缪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这首看法古今比较一致,大多承认所写内容是关于婚姻的。因诗中用了戏谑的口吻,疑为贺新婚时闹新房唱的歌,兹按此解说。头两句是起兴,当是诗人所见。《诗经》中关于男女婚事常言及“薪”,如《汉广》“翘翘错薪”;《南山》“析薪如之何”;《东山》“烝在栗薪”;《车舝》“析其柞薪”、《白华》“樵彼桑薪”等皆是。郑玄云:古代娶妻之礼,以昏为期(见《三礼目录》)。因在黄昏后举行婚礼,当然需要燃薪照明,段玉裁说“古以薪蒸为之烛”(《说文解字注》),后来“束薪”遂成为婚姻礼俗之一。下两章“束刍”、“束楚”同“束薪”。又参星黄昏后始见于东方天空。故知“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两句点明了婚事及婚礼时间。“在天”与下两章“在隅”、“在户”是以三星移动表示时间推移,“隅”指东南角,“在隅”表示“夜久矣”(朱熹《诗集传》),“在户”则指“至夜半”(戴震《毛诗补传》)。三章合起来可知婚礼进行时间——即从黄昏至半夜。后四句是以玩笑的话来调侃这对新婚夫妇:“今夕何夕,见此良人(粲者)。子兮子兮,如此良人(粲者)何!”问他或她在这千金一刻的良宵,见着自己的心上人,将是如何亲昵对方,尽情享受这幸福的初婚的欢乐。语言活脱风趣,极富有生活气息。其中特别是“今夕何夕”之问,含蓄而俏皮,表现出由于一时惊喜,竟至忘乎所以,连日子也记不起的极兴奋的心理状态,对后世影响颇大,诗人往往借以表达突如其来的欢愉之情,特别是男女之间的情爱。如《说苑》所载《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杜甫《赠卫八处士》“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杜诗有一首题目就是《今夕行》,诗云“今夕何夕岁云徂,更长烛明不可孤”,足见诗圣对这无名诗人创造的诗句何等推崇,乃至一再效法。此诗后四句颇值得玩味,诗人以平淡之语,写常见之事,抒普通之情,却使人感到神情逼真,似乎身临其境,亲见其人,领受到闹新房的欢乐滋味,见到了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美丽的新娘,以及陶醉于幸福之中几至忘乎所以的新郎。这充分显示了民间诗人的创造力。戴君恩《读诗臆评》说:“淡淡语,却有无限情境。”牛运震《诗志》说:“淡婉缠绵,真有解说不出光景。”都是确有体会的灼见。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9716.html

【双调】清江引_情夜长四壁

【双调】清江引_情夜长四壁
朝代:元代 作者:钟嗣成 原文: 情 夜长四壁人静悄,强把屏山靠。口路楚云深,有梦无著落,俏魂灵险些儿干送了。 夜长怎生得睡着,万感萦怀抱。伴人瘦影儿,惟有孤灯照,长吁气一声吹灭了。 昨先话儿说甚底,今日都翻悔。直恁铁心肠,不管人瞧神,下场头送了我都是你。

正月十五夜灯

正月十五夜灯
朝代:唐代 作者:张祜 原文: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相关翻译 注释 千门,形容宫毁群建筑宏伟,众多,千门万户。如杜甫《哀江头》:“江头宫殿锁于门”。内人,宫中歌午艺妓,入宜春院,称“内人”。著,同着,犹“有”。此句形容歌声高唱入云,又兼喻歌乐声悦耳动听,宛若仙乐下凡。... 相关赏析 赏析 本诗描写 家家出门、万人空巷、尽情而来、尽兴方归闹上元夜...

秋怀二首

秋怀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黄庭坚 原文: 秋阴细细压茅堂,吟虫啾啾昨夜凉。 雨开芭蕉新闲旧,风撼篔簹宫应商。 砧声已急不可缓,檐景既短难为长。 狐裘断缝弃墙角,岂念晏岁多繁霜。 茅堂索索秋风发,行遶空庭紫苔滑。 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 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绝。 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 相关赏析 创作背景 这组诗,翁方纲校刊的《山谷诗全集》据旧本收在《外集补遗》中,下注...

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朝代:宋代 作者:张榘 原文: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相关翻译 译文 西风萧瑟,溪桥边树枝头的枯叶被吹得零落纷飞,菊花也垂首自哀,尽显秋的荒凉。风尘满身,前路漫漫,何处归程。坐骑蹄踏寒露,远处晨鸡报晓,天际淡然月影,身处荒村陌路,满怀孤寂。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