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起首一句塑造出一位幽怨缱绻的闺中女子形象。她手执洁白的纨扇,无语凝思,怅然怀想。她也许是思念远方的情人,也许是伤惋青春的易逝。此处暗用李白《折荷有赠》之“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的意境。“捻”意为用手指轻轻搓转,表现执扇时怅然无绪的情态,极为传神。“初”、“生”二字,前后关联,暗示因节序变换,令闺中人顿生新的怅望之情。空闺独守,本已寂寞难耐,偏又有“隔叶莺声”,撩人意绪。“似学秦娥唱”句把莺声比似学秦娥之唱。扬雄《方言》:“娥,好也。秦晋之间,凡好而轻者谓之娥。”此言年轻貌美的女子,其歌声之美可知。以莺声之欢快,反衬人心之怅恨,命意与着笔确有含蓄蕴藉之妙。莺啼婉啭,是实处着笔;闺中索寞,则是虚处命意,运实于虚,终无一字点破。“午睡醒来”二句,深化闺中女郎百无聊赖的孤寂情状。她午睡醒后,好一会儿还娇困无力,那铺床上的双纹翠席,尤如平展着清凉的细浪。这两句点明睡醒,而由翠簟联想起寒浪,又引出了下片的出户看花。下片转写户外优美的自然场景:夏雨初霁,徐徐的和风吹拂着新涨的碧水,那水中荷花,带着晶莹的雨珠,亭亭玉立,曳生姿。“碧涨”,是由上片的“寒浪”引出,“寒浪”是虚喻,“碧涨”是实写,前虚而后实,意脉不断,运意十分灵活。“脉脉”二句,更是传神入化之笔。作者赋予雨后荷花以人的风韵和感情,它含情脉脉,泪珠脸,有情有思。这个比喻中的荷花已跳出物象,“红相向”三字,似写朵朵红荷,曳相映,实写荷花带雨,向人脉脉欲语;人带泪珠,对之黯然神伤。是花是人,迷离莫辨,已达到物与人交融、浑然合一的境地。结拍二句,时间由午后过渡到夜晚,写新月初上的景象。作者于依托明月遥寄相思的传统作法上,又自出新意,别开境界。“绿云”明指夜空浮云,暗喻女郎乌发。“新月”傍云而上,尤如女郎愁眉,蹙于乌发之下。新月弯弯,犹似愁眉。作者运用双关的委婉手法,既借月夜之景,抒写怀人之情;又避开对形象作直露的绘形勾貌,而是以新月状人之愁眉,通过景物的暗示性和象征性,使情与境谐,气氛浓重。

  此词情景相生而又契合无间,设喻新巧而又隽永传神,具有独特的意境,充分体现了小晏词“词情婉丽”、“曲折深婉”的特色。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9731.html

【正宫】脱布衫带小梁州 四景为储公子赋凤阳人春

【正宫】脱布衫带小梁州 四景为储公子赋凤阳人春
朝代:元代 作者:汤舜民 原文: 问春来何处忘机?小奚奴相趁相随。傍柳行乌纱翠湿,踏花去马蹄香细。  翠幄银屏锦绣围,莫放春归。人生七十古来稀,便做道一百岁,能几度醉如泥!【幺】韶华迅速难拘系,杜鹃声只在楼西。北海樽,东山妓。春风天地,何日不寒夜。 夏  问夏来何处徜徉?闲遥遥傲煞羲皇。啜□碗清冰蔗浆,卧藤簟翠ブ绡帐。  细柳垂丝过粉墙,满地清凉。金河流水玉莲香,微...

杂剧·赵匡义智娶符金锭

杂剧·赵匡义智娶符金锭
朝代:元代 作者:未知作者 原文: 楔子 (冲末赵匡又领卒子上,云)自小学成文武全,纷纷五代乱征烟。花根本艳公卿子,纠纠成名胆力坚。某姓赵双名匡义,祖居河南人也。父乃赵弘殷,见为殿前都指挥使之职。生俺弟兄二人,兄乃匡胤,学成文武全才。俺弟兄二人,结下十个弟兄,京师号为十虎。有俺哥哥领众弟兄每去关西五路操练去了,未曾回还。即今柴梁王之世,天下己宁,时遇春间天气,此处汴梁人烟辏集,士...

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

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
朝代:宋代 作者:张先 原文: 移得绿杨栽后院。学舞宫腰,二月青犹短。不比灞陵多送远。残丝乱絮东西岸。 几叶小眉寒不展。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分付与春休细看。条条尽是离人怨。 相关赏析 赏析 此词将旷怨之情融入柳寄离情的境界中来表现,表情达意极为含蓄。全词将咏柳与写人熔于一炉,通过叙写伊人风尘中横被攀折之苦,移入人家后有所改变而仍有不满一事,塑造出一个浑然一体的动人形象,展示出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