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作品误读

作品误读

作者:佚名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据当代人考证,“月落”不是月亮已落或将落未落,而是村庄名或桥名,“乌啼”并非是乌鸦夜啼,而是山名。而“江枫”也不是江边的枫树,亦为桥名。于是乎,朦胧的月色、渔火间若隐若现的枫树以及让人心动的乌啼都已不复存在,一首流传千年的古竟然变得那么具体而实在,那幅朦胧静谧、清冷幽美的江南水乡秋夜图也消失殆尽,只剩下一连串村庄名或桥名的罗列。不可否认,我仍然喜欢童年读到的那种意境和况味,尽管是误读。记得多年前曾有一首流行歌曲《涛声依旧》,歌词中有这样的句子:“带走一盏灯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流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等等。虽然这是两件不同的艺术作品,但显然《涛声依旧》与《枫桥夜泊》被误读的意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看来,更多的人还是认同那种误读的诗意。 还有很多人把歌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中的“长亭外”唱成“长城外”。台湾女作家席幕蓉曾经在一篇题为《燕子》的文章中写过这样一件事:她的父亲喜欢这首歌,也常常哼唱这首歌。而当有一天女儿纠正他说歌中的“长城外”错了,应该是“长亭外”,他连连说:“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的老家……以往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是啊,对于那些游子来说,想到长城自然就想到了故乡,想到了祖国。(《美丽的错误》)但也有的资料上说这些山和桥正是因这首诗而得名的。

  鲜为人知的唐代诗人张继留下的诗并不多,但一首《枫桥夜泊》伴随苏州城,伴随寒山寺流传千年。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9765.html

早春独游曲江(时为校书郎)

早春独游曲江(时为校书郎)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散职无羁束,羸骖少送迎。朝从直城出,春傍曲江行。 风起池东暖,云开山北晴。冰销泉脉动,雪尽草芽生。 露杏红初坼,烟杨绿未成。影迟新度雁,声涩欲啼莺。 闲地心俱静,韶光眼共明。酒狂怜性逸,药效喜身轻。 慵慢疏人事,幽栖逐野情。回看芸阁笑,不似有浮名。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

圈虎行

圈虎行
朝代:清代 作者:黄景仁 原文: 都门岁首陈百技,鱼龙怪兽罕不备; 何物市上游手儿,役使山君作儿戏。 初舁虎圈来广场,倾城观者如堵墙; 四周立栅牵虎出,毛拳耳戢气不扬。 先撩虎须虎犹帖,以棓卓地虎人立; 人呼虎吼声如雷,牙爪丛中奋身入。 虎口呀开大如牛,人转从容探以手; 更脱头颅抵虎口,以头饲虎虎不受, 虎舌舐人如舐毂。忽按虎脊叱使行, 虎便逡巡绕阑走。 翻身踞地蹴冻尘,挥身抖开花锦茵;...

【中吕】喜春来过普天乐

【中吕】喜春来过普天乐
朝代:元代 作者:赵岩 原文: 琉璃殿暖香浮细,翡翠帘深卷燕迟,夕阳芳草小亭西。间纳履,见十二个粉蝶儿飞。一个恋花心,一个搀春意。一个翩翻粉翅,一个乱点罗衣。一个掠草飞,一个穿帘戏。一个赶过杨花西园里睡,一个与游人步步相随。一个拍散晚烟,一个贪欢嫩蕊,那一个与祝英台梦里为期。 ...

【中吕】粉蝶儿_集曲名题秋

【中吕】粉蝶儿_集曲名题秋
朝代:元代 作者:王仲元 原文: 集曲名题秋怨 双雁儿声悲,景潇潇楚江秋意,胜阳关刮地风吹。满庭芳,梧桐树,全蕉叶坠。庆东原金菊香滴滴金堆,那更醉西湖干荷叶失翠。 【醉春风】我一半儿情感玉花秋,一半儿忆王孙归塞北。我这应天长久不断怨别离,对秋风怨忆,忆。折倒的风流体沤赢,红衫儿宽褪,翠裙腰难系。 【迎仙客】都不念娘娇望远行,忘了初相见在武陵溪。骂玉郎有上梢没末尾,瘦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