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题解

题解

作者:佚名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文体,大多是借事物或一种现象来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长短不定,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托物寓意,借物抒情。

  《爱莲说》是我国古代散文之精品。全文119字,结构严谨,笔意超越,言简意赅,情景交融,其采用“借影”笔法,以莲自喻,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容。值得知道的是,这篇选入教材的佳作是宋代哲人周敦颐于1063年(嘉佑八年)5月在虔州(今赣州)道判署内写作的。

  正如《爱莲说》抒意,周敦颐虽身居官场,却始终未曾放弃读书治学,著书立说,教育青年提携后进。宋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二程——程颐、程颢,便是他在赣州一手培养出来的弟子。他做官也和别人不同,“为政精密,务尽道理”,他在1045年任南安(今大余)司理参军(一种小官)时,为了一个法不当死的囚犯,和顶头上司转运使王逵据理力争,并递上辞呈,不愿为官,终于使刚愎自用的王逵有所感悟,承认自己的错误,囚不得死。周敦颐在赣州为官多年,清廉勤勉。《爱莲说》据传系他一次游览于都罗汉岩之后所作。

  从《爱莲说》一文来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莲,花之君子者也。”以莲喻道德高尚的人。且正是文如其人,了专祠,并在祠后建“濂溪书院”,书院内还凿有“爱莲池”。由于几经兵燹,原来书院、祠和池均已无存。此篇文章写出了作者洁身自好、不甘屈服于世俗的高尚情操,表现了作者的“出淤泥而不染”,从而与文章中所讽刺的庸人、俗人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淳熙六年(1179年),朱熹任南康(今星子县)郡守,曾在庐山的濂溪书院中赞叹周敦颐一生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黄庭坚亦称赞他“人品甚高”,如“光风霁月”。后来,赣州人为纪念他,建立了濂溪祠,刻周敦颐的图像及一些文章于石壁。此时,周敦颐的曾孙周直卿来到九江,把他曾祖写的《爱莲说》墨本送赠,于是赣州人就在书院莲池旁壁上摹刻了此文,流传千古。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9814.html

杂剧·吕洞宾三度城南柳

杂剧·吕洞宾三度城南柳
朝代:元代 作者:谷子敬 原文: 楔子 (正末扮吕洞宾上,云)贫道姓吕名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隐于终南山,遇钟离师父,授以长生之术,得道成仙。昔日师父曾说,这岳州城南一株柳树,生数百余年,有仙风道骨,教我度脱他。如今来到这岳州地面,不免扮做一个货墨的先生,去访问咱。哦!远望城南一片绿荫,就是那株树了。原来在岳阳楼边,且往这楼上一看。(做到楼科)(叫云)酒保何在?(丑扮酒保上,云)老汉姓...

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

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
朝代:宋代 作者:苏庠 原文: 枫落河梁野水秋。淡烟衰草接郊丘。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 天杳杳,路悠悠。钿筝歌扇等闲休。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 相关翻译 注释 ①河梁:桥梁。②杳杳:深远幽暗貌。③悠悠:遥远。④钿筝:嵌金为饰之筝。⑤芙蕖:荷花的别名。... 相关赏析 赏析 作者秋月里一座荒村野店生发的客途别恨和怀人之情。全词言短意长,含蓄有味,写景言情,皆臻佳境;且格律工...

和令狐仆射小饮听阮咸

和令狐仆射小饮听阮咸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掩抑复凄清,非琴不是筝。还弹乐府曲,别占阮家名。 古调何人识,初闻满座惊。落盘珠历历,摇珮玉琤琤. 似劝杯中物,如含林下情。时移音律改,岂是昔时声。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南歌子(湖州作)

南歌子(湖州作)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山雨潇潇过,溪桥浏浏清。小园幽榭枕苹汀。门外月华如水、彩舟横。 苕岸霜花尽,江湖雪阵平。两山遥指海门青。回首水云何处、觅孤城。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