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薄篇注释 注释 作者:佚名 ①文轩:有彩饰的车。②珂:马勒上的装饰。③金鑮履:贴金箔的鞋子。④莫邪:春秋时吴国的宝剑。⑤芬葩:盛多的样子。⑥素蚁:酒上的浮沫。⑦“北里”两句为“献北里奇舞、奏大陵名歌”的倒置。⑧珥:女子耳上饰物。⑨信宿:再宿。 赏析 阅读全文
咏史八首评析 评析 作者:佚名 奠定了左思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八首五言咏史,为历代传诵的名篇佳什。左思一生,虽然“良图”变成了梦想,志向没有得到伸展,但并没因此向权贵俯首,滚进污淖之中,却是断然割断俗念,“归隐田园”,洁身自好以终。而写于早年的《咏史八首》,成了左思平生思想、节操的写照,研究左思的重要资料。 《咏史八首》的具体写作时间难以断定。仅从... 赏析 阅读全文
四时译文 译文 作者:佚名 隆冬过去,一泓春水溢满了田野和水泽夏天的云变幻莫测,大多如奇峰骤起,千姿万态秋月朗照,明亮的月光下,一切景物都蒙上了一层迷离的色彩冬日高岭上一棵严寒中青松展现出勃勃生机。 赏析 阅读全文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题中的癸卯岁,是公元403年(晋安帝元兴二年),陶渊明三十九岁。先二年,公元401年(安帝隆安五年),渊明似曾出仕于江陵,旋丁母忧归家。这首即丁忧家居时之作。敬远是渊明的同祖弟,其母与渊明的母亲又为姐妹;先渊明卒,渊明有文祭他。文中可见两人饥寒相共、志趣相投的密切感情。渊明这首诗借赠敬远以自抒情怀。作诗当月,桓玄篡晋称楚... 赏析 阅读全文
九日闲居·并序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据《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归隐后闲居家中,某年九月九日重阳节,宅边的菊花正开,然因家贫无酒,遂在菊花丛中坐了很久,正在惆怅感伤之际,忽然做江州刺史的王宏派人送来了酒,渊明也不推辞,开怀畅饮,饮则醉,醉则归,不拘礼仪,颓然自放,表现了他不受拘束,纯任自然的天性。这首根据其小序中所说的情形来看,与此诗中所叙之事略同,考... 赏析 阅读全文
燕歌行二首·其二简析 简析 作者:佚名 曹丕的《燕歌行》在史上久负盛名,但历来对其一“秋风萧瑟”篇分外垂青,而于此首却问津甚少。其实是双璧一对,两篇对观,更饶意味。前篇从“霜飞木落”、“燕雁南归”感物起兴。由时序涉及归鸟,再由鸟归而关联所思之人淹留他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曲曲道来。此首与其主题、情思相一,构思则另起炉灶,不假外物,直抒胸臆。 ... 赏析 阅读全文
燕歌行二首·其二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分手之日容易,岂料相见之日如此难,山长路远,天各一方。想念他以致忧思聚集,却不敢说出口,为解相思之情,想托飘荡之浮云寄去问讯的书信,但浮云一去而不见踪影。整日以泪洗面,使得自己的容颜很快老去。百忧在心,谁能不独自感叹啊!唯有浅吟低唱怀人幽思的《燕歌行》,来聊自宽解一下,可是,欢愉难久,忧戚继之。夜深了,忧... 赏析 阅读全文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20世纪30年代,在关于陶渊明的评价问题上,鲁迅先生和朱光潜先生之间曾发生过一场著名的论战。那场论战涉及的问题很广,中心分歧是:朱先生认为“陶潜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鲁迅先生反驳:“陶渊明正因为并非‘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现在之所以往往被尊为静穆,是因为他被选文家和摘句家所缩小了,凌迟了。”并进一步指出陶中也还有“金刚怒目... 赏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