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栏人·闺怨注释

凭栏人·闺怨注释
注释 作者:佚名 ①素魄:月亮,洁白的月亮。娟娟:美好的样子。②啼得花残:辛弃疾《贺新郎》:“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因为杜鹃啼声,如曰“不如归去。”又“此鸟鸣则芳菲歇。”故曰“啼得花残”,“叫得春归。”

论诗三十首·其一简析

论诗三十首·其一简析
简析 作者:佚名   这是元好问《论三十首》的第一首,表明了他写这组论诗诗的动机、目的和标准。元好问以《诗经》的风雅传统为“正体”,认为汉乐府和建安文学是这一传统的继续,他针对宋金诗坛上的一些弊病和“伪体”盛行、汉魏诗歌传统的淆乱,以“诗中疏凿手”为己任,要在纵览诗歌创作的历史中正本清源,区别正伪,使之泾渭分明,从而廓清诗歌发展的正确...

论诗三十首·其一注释

论诗三十首·其一注释
注释 作者:佚名 汉谣,指汉乐府民歌。 魏什,指建安歌。什,《诗经》的雅、颂,以十篇为一卷,称为“什”,后来便以“什”指诗篇。 泾渭各清浑,泾水、渭水一清一浊,合流时清浊分明,泾渭各清浑即指泾渭分明。

水调歌头·送王子初之太原赏析

水调歌头·送王子初之太原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纵观全词,气势雄浑,悲壮慷慨,大处着笔,有高屋建瓴之势,小处作结,读者可以从作者的亲身经历去体味人生的百态。吴梅在《词学通论》中称王恽词“精密宏博,自出机杼”,于词可见一斑。

到京师简析

到京师简析
简析 作者:佚名   京城雪刚刚消融,荠菜已经冲破冻土,崭露勃勃生机,这一细节蕴含作者对京师的无限希望;“少”字则描写了作者寄居在偏僻小巷中的寂静落寞的环境,这与前面的“生”字形成鲜明对比,也是他愁闷心情的写照。   一声清脆的鸟叫声从柳梢枝头传来了,打破了寂寞、偏僻小巷的寂静,仿佛给人带来了人生新的生机。那善解人意的黄鹂令作者看到了生活的新...

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赏析

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这首曲是作者在观赏《渊明醉归图》时,有感于社会现实,在画轴上留下了这首曲子。“先生醉也,童子扶者。有便写,无酒重赊,山声野调欲唱些,俗事休说。”这几句描摹了一个隐居者的形象,不禁令人想起李白的《将进酒》中“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诗句,一杯美酒,一位隐士,兴之所至,随笔写来——这是多么惬意的场景啊!也暗...

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译文及注释

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先生(指陶渊明)已经醉醺醺的了,需要家中童子的搀扶(才能不跌倒)。一旦有句成诵就记录下来,没有美酒可以喝了就重新赊一笔账(买酒),想要唱几句山野的音乐的曲调(净化心灵),凡俗之事(指追求功名富贵等)请不要再提。问青色的苍穹借来月亮留驻松林之间,陪伴着度过这佳景良辰。这时候长安城里是温暖如梦的春日,有多少英雄豪...

上京即事赏析

上京即事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上京即事》共有五首,本篇为其中的第三首,作者六十二岁时(1333)作。歌描写塞外牧区风光和牧民生活,独特的自然风光和边疆风情完美融合,别具艺术魅力。前两句写夕阳映照的草原牛羊遍地,野草生香,空气中布满乳酪的甜味。这是边疆风景中宁静和熙的一面;三四句写北风劲吹,沙尘似雪,帐下毡帘,这是边疆风景中野性暴烈的一面。因此,诗...

上京即事译文及注释

上京即事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牛羊在落日下散步,空气中弥漫着野草的清香和乳酪的香甜。忽然间狂风大作,沙尘像雪一般袭来,家家都把帐篷的毡帘放下来。 注释上京:即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正兰旗东闪电河北岸)。上京即事――描写在上京见到的事物。乳酪:用牛、马、羊乳炼制成的一种食品,味甜美。俗称奶豆腐。朔风:北风。朔,一作“旋”。行帐:即毡帐,又称旃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