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赏析

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人送僧人归山,两个人的关系亲密吗?言语间颇有调侃的味道,充满了惜别与挽留之情。这首诗风趣诙谐,意蕴深厚,妙趣横生。   这是一首送行诗。诗中的上人,即[2],以野鹤喻灵澈,恰合其身份。后二句含有讥讽灵澈入山不深的意味,劝其不必到沃洲山去凑热闹,那地方已为时人所熟知,应另寻福地。

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译文及注释

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孤云陪伴着野鹤,怎么能在人间居住。不要买下沃洲山,现在已经有人知道那儿了。 韵译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鹤,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注释上人:对 僧人的敬称。孤云、野鹤:都用来比喻方外上人。将:与共。沃洲山:在浙江新昌县东,上有支遁岭,放鹤峰、养马坡,相传为晋代名僧支遁放鹤...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鉴赏二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鉴赏二
鉴赏二 作者:佚名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这句如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首句一样,借助特有的景物一下子就将萧瑟苍凉之景推到读者眼前,予人以难忘的印象。诗...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创作背景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此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诗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可见是寄友人杜元颖的。原诗诗题下注云:“时会琴客”,说明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鉴赏一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鉴赏一
鉴赏一 作者:佚名   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题,有些版本作《十五夜望月》,此处以《全唐诗》为准。杜郎中,名不详。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译文及注释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注释⑴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杜郎中,名杜元颖。⑵中庭:即庭中,庭院中。⑶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样子。⑷鸦:鸦雀。...

曲池荷鉴赏

曲池荷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这首《曲池荷》借咏荷以抒其情怀。借物咏怀是卢照邻的强项,清人沈德潜在《唐别裁》中说:“言外有抱才不遇,早年零落之感。”正可以用来评论该诗。   卢照邻,志大位卑,一生坎坷多舛。他任新都尉时染上风痹病,辞职北返,“羸卧不起,行已十年”,痛苦不堪。公元673年(咸亨四年),他写的《病梨树赋·序》中说:“癸酉之岁,余卧病于长安光德...

曲池荷译文

曲池荷译文
译文 作者:佚名 荷花香气浮动盘绕在曲折的河岸,圆月笼罩着荷叶重重叠叠的覆盖在池塘上。常常害怕秋风早早的吹来,到那时只有荷叶飘零,君也不知道了。

夜上受降城闻笛鉴赏

夜上受降城闻笛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

夜上受降城闻笛译文及注释

夜上受降城闻笛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注释⑴受降城: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⑵回乐峰: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