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 留别王维 / 送崔九评析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 留别王维 / 送崔九评析
评析 作者:佚名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这两句是说这次回到山里之后,不论入山深浅,都要饱览山川之秀丽,林木之幽美。这当然是劝勉崔兴宗不要再留恋世俗的生活,把对山水的感情升华到一种与世俗生活相对立的高度,这与他们对现实的厌倦与反感有关。“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这两句是劝崔兴宗隐居丘壑,既然在山水间找到了生活的真趣,就不要再从那个...

放言五首·其一鉴赏

放言五首·其一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据序文可知,这是公元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当年六月,诗人因上疏急请追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遭当权者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诗题“放言”,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组诗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诸问题纵抒作者的己见,宣泄...

归嵩山作创作背景

归嵩山作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中,唐玄宗常住东都洛阳,所以王维从济州(今山东省济宁市)贬所返回后,在洛阳附近的嵩山也有隐居之所。这首就是他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回嵩山时所作的。

归嵩山作评析

归嵩山作评析
评析 作者:佚名   这首写作者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嵩山,古称“中岳”,在今河南登封县北。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首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这里所写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一种安详闲适的心境。   中间四句...

归嵩山作译文及注释

归嵩山作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清澈的川水环绕一片草木,驾车马徐徐而去从容悠闲。流水好像对我充满了情意,傍晚的鸟儿随我一同回还。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在遥远又高峻的嵩山脚下,闭上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 注释⑴嵩山:五岳之一,称中岳,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⑵清川:清清的流水,当指伊水及其支流。清:一作“晴”。川:河川。带:...

宫中调笑·团扇创作背景

宫中调笑·团扇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王建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又写过宫词百首,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他写过一些小词,别具一格,《调笑令》,原题为“宫中调笑”,可见本是专门供君王开开玩笑的,王建却用来写宫中妇女的哀怨。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

宫中调笑·团扇评析

宫中调笑·团扇评析
评析 作者:佚名   此调亦即《宫中调笑》(又称《转应曲》。黄升云:“王仲初(王建字仲初)以宫词百首著名,《三台令》、《转应曲》,其余技也。”此词即属“宫词”之余。词调本以“转应”为特点,凡三换韵,仄平仄间换;而此词内容上亦多转折照应,大体一韵为一层次。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以咏扇起兴,同时绘出一幅妍妙的宫中仕女图。“新裂齐纨素,皎...

宫中调笑·团扇译文及注释

宫中调笑·团扇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团扇,团扇,宫中的美人病后用它来遮面。抱病三年,容颜憔悴,再没有谁同她商量管弦!管弦,管弦,无情的春草把通往昭阳殿的道路阻断。 注释调笑令:词牌名,此调亦即《宫中调笑》(又称《转应曲》。黄升云:“王仲初(王建字仲初)以宫词百首著名,《三台令》、《转应曲》,其余技也。”此词即属“宫词”之余。词调本以“转应”为特点,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