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老别赏析

垂老别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唐军于邺城兵败之后,朝廷为防止叛军重新向西进扰,在洛阳一带到处征丁,连老翁老妇也不能幸免。《垂老别》就是抒写一老翁暮年从军与老妻惜别的苦情。   一开头,人就把老翁放在“四郊未宁静”的时代的动乱气氛中,让他吐露出“垂老不得安”的遭遇和心情,语势低落,给人以沉郁压抑之感。他慨叹着说:“子孙都已在战争...

垂老别译文及注释

垂老别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四野的战争还没得到安平,我已经老了却得不到安宁。子孙们在战场上尽都殉难,兵荒马乱又何需老命苟全。扔掉拐杖出门去拼搏一番,同行的人也为我流泪辛酸。庆幸牙齿完好胃口还不减,悲伤身骨瘦如柴枯槁不堪。男儿既披戴盔甲从戎征战,也只好长揖不拜辞别长官。听到老伴睡路上声声哀唤,严冬腊月仍然是裤薄衣单。明知道死别最后一次见面...

清平调·其三译文及注释

清平调·其三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杨贵妃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美人与名花常使君王带笑观看。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怨恨,在沉香亭北君王贵妃双双倚靠着栏杆。 注释①名花:指牡丹花。②倾国:指杨贵妃。③解释:消除。④沉香亭:亭子名称。在唐兴庆宫龙池东。

惜春词鉴赏

惜春词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此借惜花而表达自怜、自伤之情。至于判断诗中“秦女”的身份,关键在于对“蜂争粉蕊蝶分香,不似垂杨惜金缕”二句如何理解。结合诗题“惜春”看,把这二句只当作一般性景物描写当然是很符合题意的。然而这两句中将花、柳对比意图非常明显,且相对而言花是正面的、大方的,柳则是负面的、小气的。若纯是景物描写,将花、柳都描绘成美好的意象就好了...

惜春词译文及注释

惜春词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百舌鸟问花,花却不说话。低头流连好像怨恨横塘的雨。蜜蜂争相采集着花粉,蝴蝶也分享着花的芳香。不像垂杨柳那样珍惜一丝丝金色的枝条。希望你能够长久保持妖娆妩媚,不要追逐东风而被吹得摇荡不已。秦女皱着眉头望向烟云笼罩的月亮,忧愁的容颜带着露珠空对远方。 注释⑴百舌:鸟名,能模仿百鸟之声。或代指百鸟。欧阳修名句“泪...

岁暮简析

岁暮简析
简析 作者:佚名   杜甫(712—770),字子美,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又被奉为“诗圣”。   公元763年为唐代宗广德元年,这一年杜甫五十二岁。这一年,他先是在梓州,听说官军大胜叛军,便写下了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

岁暮译文及注释

岁暮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作客异乡,年关已经临近;边防前线,战争还在进行。警报传来,敌人进犯雪岭;军鼓号角,响声振动江城。前方将士,日夜流血牺牲;朝廷大员,可有一人请缨?国难当头,岂敢吝惜性命;报效无路,空有一片豪情! 注释①“岁暮”句:这年十二月作者客居梓州。②雪岭:即西山,在成都西面,因终年积雪得名。③江城:指梓州城(今四川三台县),梓...

望山译文

望山译文
译文 作者:佚名 终南山三十里的景色,我差不多有十几天没见到了。冒着雨久站着凝望,看见你如同看见亲朋好友一样。虬龙掬手扬波,人间万里春色如洗。只是每天春雨不断,让爱山人心情发愁。阴暗的天气不会太久,虽然现在的狂风来的非常猛烈。久雨新晴,坏心情一扫而光之后,终南山翠色欲流,如美景如画泻于一国之京城的长安。如同在长安百万人家,家家门前张开一...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鉴赏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这首本为送李判官入京,却先从自己从长安入安西着笔。“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说自己在公元749年(天宝八年)受高仙芝之聘,不远万里,从长安来到安西。安西,在唐代是一个十分遥远、荒凉的所在,不少人视为畏途,而诗人为实现一身报国志心甘情愿地前往这个遥远荒凉的地方。在“一身”与“万里”的悬殊中,表现出作者惊人而又超人的胆魄和勇气...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译文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译文
译文 作者:张帆   我孤身一人奉命出使到万里之遥的安西。一路上,想起家乡的月,不免对月垂泪;踩着脚下的沙,更觉路途艰辛。漫漫长路,似乎要走到大地的尽头,正如当年张骞寻找黄河的源头。通过了沙漠,走在广阔的高原之上,天似乎也变得低了。今日你我于军中痛饮,你将走上我来时的路。我乘醉写下家书,就请你为我传递我的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