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创作于韦庄浪迹江南一带时,思乡怀念妻子的惆怅心情。 韦庄生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五代十国分裂混乱的时代。他一生饱经乱离漂泊之苦。黄巢攻破长安,他逃往南方,到处流浪。直到59岁,才结束了这漂泊流离的生活。 1、 王寅生,张福海 .问世间情是何物:爱情词品珍 :东方出版社 ... 赏析 阅读全文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韦庄生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五代十国分裂混乱的时代。他一生饱经乱离漂泊之苦。黄巢攻破长安,他逃往南方,到处流浪。直到59岁,才结束了这漂泊流离的生活。 这首《菩萨蛮》词,就是写作者浪迹江南一带时思乡怀念妻子的惆怅心情。 词的上片,写离别之夜,爱人和泪送行的动人情景。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这两句写... 赏析 阅读全文
过三闾庙鉴赏二 鉴赏二 作者:佚名 破山寺:又名兴福寺,建于南朝齐时。破山即虞山,在今江苏常熟县。 这首,是常建诸诗中最受后人称道的。《洪驹父诗话》载:"丹阳殷墦撰《河岳英灵集》,首列常建诗,爱其‘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之句,以为警策。欧公又爱建‘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欲效建作数语,竟不能得以为恨。予谓建此诗全篇皆工。不独此两联而已。"... 赏析 阅读全文
过三闾庙鉴赏三 鉴赏三 作者:佚名 司马迁论屈原时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人围绕一个“怨”字,以明朗而又含蓄的诗句,抒发对屈原其人其事的感怀。 沅、湘是屈原诗篇中常常咏叹的两条江流。《怀沙》中说:“浩浩沅湘,分流汩兮。修路幽蔽,道远忽兮。”《湘君》中又说:“令沅湘兮... 赏析 阅读全文
过三闾庙鉴赏一 鉴赏一 作者:佚名 这是作者游屈原庙的题。此诗题一作《过三闾庙》,是诗人大历(766-779)中在湖南做官期间路过三闾庙时所作。伟大诗人屈原毕生忠贞正直。满腔忧国忧民之心,一身匡时济世之才,却因奸邪谗毁不得进用,最终流放江潭,遗恨波涛。他的峻洁的人格和不幸遭遇,引起了后人无限的景仰与同情。在汉代,贾谊、司马迁过汨罗江就曾驻揖凭吊,洒一掬英雄... 赏析 阅读全文
归雁赏析二 赏析二 作者:佚名 多愁善感是一般人的特点.但仅仅多愁善感,而不能够把这种情绪适当地、优美地表达出来以引起他人的共鸣,那还算不得一个成功的诗人. 钱起这首《归雁》,就是假借诗人与雁的问答以披露春夜的某种感受,在婉转流利的形式中寄寓了深长情思的佳作.在这里,诗人自己的旅愁和乡思是作诗的原动力,而南来的大雁,或与归雁有关的瑟曲则是使诗人获得灵感... 赏析 阅读全文
归雁赏析一 赏析一 作者:佚名 钱起是吴兴(今属浙江)人,入任后,一直在长安和京畿作官。他看到秋雁南飞,曾作《送征雁》:“秋空万里静,嘹唳独南征……怅望遥天外,乡情满目生。”这首《归雁》,同样写于北方,所咏却是从南方归来的春雁。 诗咏“归雁”,雁是候鸟,深秋飞到南方过冬,春暖又飞回北方。古人认为,秋雁南飞,不越过湖南衡山的回雁峰,它们飞到峰北就栖息... 赏析 阅读全文
归雁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大雁啊,潇湘下游,水碧沙明,风景秀丽,食物丰美,你为什么随便离开这么好的地方,回到北方来呢?大雁回答:潇湘一带风景秀丽,食物丰美,本来是可以常住下去的。可是,湘灵在月夜鼓瑟,从那二十五弦上弹出的音调,实在太凄清、太哀怨了!我的感情,简直承受不住,只好飞回北方。 注释⑴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等闲:轻易、... 赏析 阅读全文
柏学士茅屋评析 评析 作者:佚名 此当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当时杜甫56岁,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 黄鹤注:依旧次,编在大歴二年。盖寄诗在先而题屋在后也。顾宸注:公过学士茅屋,羡其立品之高,读书之勤,故题其茅屋如此。按诗言读书以取富贵,于学士尚不相似。黄氏谓朂其子侄者得之。 仇兆鳌《杜诗详注》:学士茅居旧有藏书,上四句叙事,五六句... 赏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