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 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 相关赏析 赏析 词的上片:“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在一片凄凉怀抱中引起对往昔温馨生活的回忆。“五更”,这是一天中最阴暗、最寒冷的时辰,“五更风”也最为凄紧。睡梦中的“我”被风声的搅扰和寒气的侵逼所惊醒,醒来之后愈感枕冷衾寒,... 宋代 阅读全文
卜算子·春情 朝代:宋代 作者:秦湛 原文: 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极目烟中百尺楼,人在楼中否。 四和袅金凫,双陆思纤手。捻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浓于酒。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水清澈透明见底,花含苞欲放,枝条嫩展,意中人在百尺楼尽目远望,不知道人在不在楼中?我想像者伊人在熏风和煦之时,乘一叶精美的凫舟,荡漾在碧波之中,那倩姿与涟涟绿水相融;多么渴望在春风吹拂中与佳人在柳下做双陆游戏,那... 宋代 阅读全文
管仲论 朝代:宋代 作者:苏洵 原文: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 宋代 阅读全文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稿人心开。 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 君不见惊人... 宋代 阅读全文
忆秦娥·秋萧索 朝代:宋代 作者:黄机 原文: 秋萧索。梧桐落尽西风恶。西风恶。数声新雁,数声残角。 离愁不管人飘泊。年年孤负黄花约。黄花约。几重庭院,几重帘幕。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秋天的景象萧索,西风凄厉,使梧桐落尽叶子,又送来了几声新燕的鸣叫声,几声稀疏的号角声。秋景秋声都那么悲凉,促动游子思归的心。四处漂泊,又加上离愁时时压着心头。当初分别时曾相约在秋天菊花盛开时重逢,然而年年辜负了... 宋代 阅读全文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朝代:宋代 作者:文天祥 原文: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轮嗣布。 相关赏析 赏析 这是宋末著名文学家文天祥(1236--1283)回复董提举的一封书函。从题目看,董提举给文天祥先送了请柬,请文天祥中秋赴宴,从此文的内容看,文天祥欣然应允,并表示了游赏的兴致。文中骈偶行文,多使... 宋代 阅读全文
沁园春·梦孚若 朝代:宋代 作者:刘克庄 原文: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两,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们在何处相逢?一同游览成阳的宝钗楼,又登... 宋代 阅读全文
水调歌头·沧浪亭 朝代:宋代 作者:苏舜钦 原文: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相关赏析 评析 苏词仅存此一首,作于被迫闲居期间。词人壮年被斥退出官场,个人志向不得施展,内心的愤慨可想而知。词的上片... 宋代 阅读全文
少年游 朝代:宋代 作者:蒋捷 原文: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 作者介绍 蒋捷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 宋代 阅读全文
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原文: 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 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 宋代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