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相关翻译
注释
⑴练──生丝煮熟的白绢,比喻月光的皎洁。⑵耿耿──微光。⑶摛...
“秋河隔在数峰西”赏析
作者:佚名
此句其实意味独特,手法巧妙。
其一,对于描绘主体“秋河”而言,人写出了它先前本在峰前峰头呈现,此刻虽被山峰“隔”断遮掩,却仍在西天的特点,突出其随时而变,乃至随自己脚步移动而异的情态。同时,也道出了自己心中对“秋河”似远却近,似近实远的感觉:“数峰西”在不同的参照体之下,可以是很远的空域,也可以是很近的距离。因此,此句诗写景传意,实在是虚实相生,曲尽其妙。
其二,“数峰”在该句,是客体或谓之“衬(烘托陪衬)体”,诗人在写出空中的“秋河”被“隔”而不见的情形之同时,也用一个“数”字表明了峰连嶂叠的山况。作者以简约的词句,收到了“一石二鸟”之效。如果说首句“浮云不共此山齐”侧重于写出石邑一带山峰“峻峭插天”的高度,这是纵向的,那么,此句的“数峰”则道出其“群峰错列”的广度,这是横向的。这不只是角度上的互补,也是内容上的充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