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月胧星淡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这首词是一首咏七夕的词作,但是,全篇却没有谈什么男女伤别、儿女恩爱,而是以天上、人间的对比,描绘了人间的不平,抒写出世路的艰险。这是有感于北宋王朝末期衰败的局势,而发出的感叹。

  上片写天上。“月”、“星”、“乌鹊”、“秋期”、“锦楼”,均为天上景物。锦楼,相传为汉武帝的曝衣楼,在太液池西面,每年七月七日,宫女出来曝晒后宫衣物(见《西京杂记》)。秋期,即七夕。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间,牵牛、织女过鹊桥,相会于银河东侧,是为秋期(见《尔雅翼》)。在列举了这些天上美妙、令人神驰心往的景物之后,突然,笔锋一转,写道:“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挺拔高奇,为戛然独造之境。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个是宫阙锦楼,一个是“清流”、“叠嶂”的“野人家”。形成了强烈、鲜明的对比。

  下片,写人间。一开始,即发出“一杯相属,佳人何在?不见绕梁清唱”的叹谓。相属,即敬酒、祝酒,祝、属相通。绕梁清唱,形容歌声的美妙。典出《列子汤问》:韩娥过雍门,唱歌求食。走后,余单音间绕梁,三日不绝。后来,人们用以形容美妙动人的歌声或歌者。这里指“佳人”。结尾写道:“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河、何曾风浪。”直言不讳,一语道破了作者写词的意图。从而,成为千古名句!

  我国古典词中,咏七夕的作品不少,唐杜牧的《秋夕》,就是著名的一首。全诗只有四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写的是宫女的忧思怨绪。诗中却不着一字,而是通过清冷的画面,和诗人“轻描淡写”表现出来,于含蓄的景物描写之中见“精神”。

  而这首七夕词,写的天上宫阙和人间村荒野户的形象对比。而且通过对比,发出了震撼人心的慨叹。别是一番立意和独特构思!“人间平地亦崎岖,”这振荡时代的强音,发自一个封建时代的词家之口,实是难能可贵!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0208.html

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版本一) 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与曰可。 此日楼台鼎鼐,他时剑履山河。都人齐和《大风歌》。管领群臣来贺。(版本二) 相关翻译 注释 ①尊俎:酒器,代指宴席。刘向《新序》说:“夫不出于尊俎之间,而知千...

秋登兰山寄张五

秋登兰山寄张五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

【双调】湘妃怨_和卢疏斋

【双调】湘妃怨_和卢疏斋
朝代:元代 作者:马致远 原文: 和卢疏斋《西湖》 春风骄马五陵儿,暖日西湖三月时,管弦触水莺花市。不知音不到此,宜歌宜酒宜诗。山过雨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可喜杀睡足的西施。 采莲湖上画船儿,垂钓滩头白鹭鸶。雨中楼阁烟中寺,笑王维作画师。蓬莱倒影参差。薰风来至,荷香净时。清洁煞避暑的西施。 金卮满劝莫推辞,已是黄柑紫蟹时。鸳鸯不管心事,便白头湖上死。爱园林一抹胭脂,霜落在丹枫上,...

【南吕】西番经_四海英雄汉

【南吕】西番经_四海英雄汉
朝代:元代 作者:未知作者 原文: 四海英雄汉,六合天地间,旧识荆州不信韩。乾,破冠朝暮弹。空长叹,牧童牛背山。  醉鞭平康巷,少年长乐坊,乐府金钗十二行。狂,老来空断肠。花溪上,梦中黄四娘。  座上三台印,帐前十万军,半纸功名百战身。君,便合拂袖尘。学韩信,不如林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