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圆曲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圆圆曲》是明清间著名人吴伟业所写。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其人能诗能词能文能画,以诗的成就最大,为明末娄东诗派领袖,尤长于七言歌行。吴伟业注重诗歌具有叙述史事、抒写个人情感的记事抒情功能,多记事诗歌,学长庆体而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其取材多用正史,不用小说家言,叙事诗多为实事。

  《圆圆曲》是梅村体的代表作,和长庆体代表作《长恨歌》很相似,也是作为一首情爱为主线的诗来写的。长庆体是指白居易、元稹等发起新乐府运动中写作的新式长诗歌行,以《长恨歌》、《琵琶行》、《连昌宫词》为代表。因二人诗集均名《长庆集》而得名。从内容上看,多叙写时事,一般以情爱为主题或主线。音律形式为七言歌行,属于与律诗不同的古体,格律不象近体那样严格,但又多用律句,其中也常用对仗,通常数句一转韵,平仄韵间隔使用。艺术风格婉转缠绵,音调抑扬变化且和谐圆转。

  本诗主题过去认为是讽刺吴三桂的。以往文人对政治敏感,而历史上吴三桂的名气比陈圆圆大得多,人们不论反满还是崇满都痛恨吴三桂,而《圆圆曲》开篇即推出甲申年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山海关之战,得出这样的结论似乎顺理成章。娱乐社会的好处是使文学从政治的重负中解脱出来,就不难看出此诗是圆圆曲而非三桂曲。吴三桂在诗中所占篇幅很小,而大量的篇幅用来描述陈圆圆身世和遭遇,还不惜笔墨,倾注了深切的同情。尤其是本诗没有提到满汉的民族冲突,而引狼入室正是吴三桂百世莫赎的罪行。《圆圆曲》之作成,应在顺治八年辛卯初冬,即与《听卞玉京弾琴歌》为同一年之作品。

  当时满清替明朝皇帝报仇的谎言已被其凶残的罪行所揭穿。他们大肆屠戮汉人,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屠昆山、屠江阴、屠湘潭、屠大同、屠广州,除了疯狂的屠杀外,还强行剃头、圈地、掠奴,豺狼本性暴露无遗。作者作为明朝遗臣,对此只字未提,实属遗憾。由此可知作者在满清统治的重压下,不可能直数吴三桂的罪行,所以此诗主题是歌咏陈圆圆事迹。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使得本诗主题不够和谐,它虽以陈圆圆与吴三桂的关系为主线,但并不歌颂陈吴的爱情,而是一提到吴三桂,就旁敲侧击地讥刺嘲讽,可又不能写成明白无误的讽刺诗。从而影响了本诗主线陈圆圆爱情生活的性质,说不清究竟是幸福的抑或是悲哀的。主题的自相矛盾对本诗的艺术价值有所影响。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0299.html

寝夜

寝夜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原文: 蛩唱如波咽,更深似水寒。露华惊弊褐,灯影挂尘冠。 故国初离梦,前溪更下滩。纷纷毫发事,多少宦游难。 作者介绍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明月夜留别

明月夜留别
朝代:唐代 作者:李冶 原文: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评分: 很差较差还行推荐力荐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即将离别的时刻,我们就像明月一样默默无言。此时万籁俱寂,月光撒满了大地,我们的内心就像月光一样充满着柔情。离别后,我就像月光普照天南地北一样,对你的思念之情也追踪到任何一个地方——不管是天涯海角还是海陲边塞。注释层城:古代神话...

行路难·其二

行路难·其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人生道路如此宽广,唯独我没有出路。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

桑茶坑道中

桑茶坑道中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原文: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相关翻译 译文 雨后的晴天,风和日丽,雨水蒸发得无影无踪。小溪的河槽涨满了流水,岸边丛生绿油油的野草,盛开着绚丽的野花。一个牧童躺在柳荫下,睡梦正甜。而那头牛只管埋头吃草,越走越远,直吃到柳林西面。... 相关赏析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初春景物,刚下过一阵雨,暖日和风,溪水盈盈.河岸上,草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