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圆曲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圆圆曲》是明清间著名人吴伟业所写。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其人能诗能词能文能画,以诗的成就最大,为明末娄东诗派领袖,尤长于七言歌行。吴伟业注重诗歌具有叙述史事、抒写个人情感的记事抒情功能,多记事诗歌,学长庆体而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其取材多用正史,不用小说家言,叙事诗多为实事。

  《圆圆曲》是梅村体的代表作,和长庆体代表作《长恨歌》很相似,也是作为一首情爱为主线的诗来写的。长庆体是指白居易、元稹等发起新乐府运动中写作的新式长诗歌行,以《长恨歌》、《琵琶行》、《连昌宫词》为代表。因二人诗集均名《长庆集》而得名。从内容上看,多叙写时事,一般以情爱为主题或主线。音律形式为七言歌行,属于与律诗不同的古体,格律不象近体那样严格,但又多用律句,其中也常用对仗,通常数句一转韵,平仄韵间隔使用。艺术风格婉转缠绵,音调抑扬变化且和谐圆转。

  本诗主题过去认为是讽刺吴三桂的。以往文人对政治敏感,而历史上吴三桂的名气比陈圆圆大得多,人们不论反满还是崇满都痛恨吴三桂,而《圆圆曲》开篇即推出甲申年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山海关之战,得出这样的结论似乎顺理成章。娱乐社会的好处是使文学从政治的重负中解脱出来,就不难看出此诗是圆圆曲而非三桂曲。吴三桂在诗中所占篇幅很小,而大量的篇幅用来描述陈圆圆身世和遭遇,还不惜笔墨,倾注了深切的同情。尤其是本诗没有提到满汉的民族冲突,而引狼入室正是吴三桂百世莫赎的罪行。《圆圆曲》之作成,应在顺治八年辛卯初冬,即与《听卞玉京弾琴歌》为同一年之作品。

  当时满清替明朝皇帝报仇的谎言已被其凶残的罪行所揭穿。他们大肆屠戮汉人,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屠昆山、屠江阴、屠湘潭、屠大同、屠广州,除了疯狂的屠杀外,还强行剃头、圈地、掠奴,豺狼本性暴露无遗。作者作为明朝遗臣,对此只字未提,实属遗憾。由此可知作者在满清统治的重压下,不可能直数吴三桂的罪行,所以此诗主题是歌咏陈圆圆事迹。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使得本诗主题不够和谐,它虽以陈圆圆与吴三桂的关系为主线,但并不歌颂陈吴的爱情,而是一提到吴三桂,就旁敲侧击地讥刺嘲讽,可又不能写成明白无误的讽刺诗。从而影响了本诗主线陈圆圆爱情生活的性质,说不清究竟是幸福的抑或是悲哀的。主题的自相矛盾对本诗的艺术价值有所影响。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0299.html

【双调】湘妃怨

【双调】湘妃怨
朝代:元代 作者:卢挚 原文: 西湖 湖山佳处那些儿,恰到轻寒微雨时。东风懒倦催春事,嗔垂杨袅绿丝,海棠花偷抹胭脂。任吴岫眉尖恨,厌钱塘江上词,是个妒色的西施。朱帘画舫那人儿,林影荷香雨霁时。樽前歌舞多才思,紫云英琼树枝,对波光山色参差。切香脆江瑶脍,擘轻红新荔枝,是个好客的西施。苏堤鞭影半痕儿,常记吴山月上时。闲寻灵鹫西岩寺,冷泉亭偏费诗,看烟鬟尘外丰姿。染绛绡裁霜叶,酿清香...

画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注释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惊:吃惊,害怕。... 相关赏析 鉴赏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

岘山怀古

岘山怀古
朝代:唐代 作者:陈子昂 原文: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参考翻译 注释 ①秣马:喂马,放马。临:临近。这里是来到之意。荒甸:郊远。旧都:指古襄阳城。这两句写作者骑马来远郊,登上岘山,眺望襄阳城。②堕泪碣;即岘山上的羊祜碑(碑为方形,碣为圆形。这里即指碑)。...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原文: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太平时闲游有趣却是无能,闲爱天上孤云安静爱山僧。我愿手持旌麾去吴兴上任,乐游原上再望望风雨昭陵。 注释⑴吴兴:即今浙江省湖州市。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高敞,可以眺望,是当时的游览胜地。⑵“清时”句:意谓当这清平无所作为之时,自己所以有此闲情。 ⑶一麾(huī):旌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