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弟侄书堂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虽然住的屋子简陋但知识却没有变少,我还是与往常一样,尽管外面已经战乱纷纷。
故乡虽然在打仗,可是弟侄还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
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砚台中的墨汁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
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注释
①何事:为什么。
②居穷道不穷:处于穷困之境仍要注重修养。
③乱时:战乱时期。静时:和平时期。
④家山:家乡的山,这里代指故乡。
⑤干戈:干和戈本是古代打仗时常用的两种武器,这里代指战争。
⑥礼乐(yuè):这里指儒家思想。礼,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体系。乐,音乐。儒家很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
⑦案:几案。
⑧惰:懈怠。

1、 陶本一等编 .语文(七年级上)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3 .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0369.html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的鸥鹭。译文二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游兴...

竹枝词二首·其二

竹枝词二首·其二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原文: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相关翻译 注释 ①楚水:泛指古楚地的河流。巴山:泛指四川境内的山。②北客:当是作者自指。③“回入”句:此句费解。回入纥那,四字不知何谓。旧解“纥那”是踏曲的和声(见《辞源》)。姑存疑。刘禹锡有《纥那曲》云:“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周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踏曲兴无穷,调同词不同。愿郎千万...

田家

田家
朝代:唐代 作者:聂夷中 原文: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苍。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爸爸在山上耕田,儿子在山下开荒,都6月份了,地里的稻谷还没有抽穗,而官家收税的仓库已经修好了等待征敛。注释①斸:大锄,这里用作动词。有掘的意思。②禾:禾苗,特指稻苗。③秀:谷物吐穗扬花。... 相关赏析 赏析 中晚唐为数众多的悯农诗中,短小精悍之作首推李绅《 悯农二首 》,下来就要算...

卖炭翁

卖炭翁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