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评价

评价

作者:佚名

  这首词名为咏物,实在抒情。作者驰骋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对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再加以充满悲剧气氛的环境描写的烘托,谱写了一曲凄婉缠绵,感人至深的爱情悲歌,深深寄托了词人纯真的爱情理想。词中以帝王盛典之消逝反衬雁丘之长存,说明纯真爱情在词人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是词人朴素的民本思想的折光。这首作品中的崇情意识,与辽金文学率真尚情之传统一致,和词人年少之浪漫痴情有关,也与《董解元西厢记》和后来元杂剧肯定个人价值和欲望的精神相通。全词情节并不复杂,行文却腾挪多变。围绕着开头的两句发问,层层深入地描绘铺叙。有生前的欢乐,也有死后的凄苦,有对往事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前后照应,寓缠绵之情于跌宕之中,寄人生哲理于情语之外,清丽淳朴、温婉蕴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0435.html

长柳

长柳
朝代:唐代 作者:王勃 原文: 晨征犯烟磴,夕憩在云关。晚风清近壑,新月照澄湾。 郊童樵唱返,津叟钓歌还。客行无与晤,赖此释愁颜。 作者介绍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杂剧·西游记·第五本

杂剧·西游记·第五本
朝代:元代 作者:杨景贤 原文: 万里韶光应节来三天宝箓彻明开 分明龙女擎珠出疑是仙人带月回 第十七折女王逼配 (唐僧引孙、猪、沙、马上,云)自离了黑风山,来到女人国。孙行者,女人国里何好?(行者云)师父,弟子铜筋铁骨,火眼金睛,钅俞石屁眼,摆锡鸡巴。师父若怕拚,我做弟子不着。(唐僧云)既到此间,怕得许多?只得向前。通关先打去了,俺入城去来。(下)(女人国王上,云)子童女人国王。俺一国无男...

和袭美春夕酒醒

和袭美春夕酒醒
朝代:唐代 作者:陆龟蒙 原文: 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 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 作者介绍 陆龟蒙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

后游

后游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相关翻译 注释 后游:重游修觉寺。怜:爱。暄:暖。此:指修觉寺。复何之:又去往哪里呢。... 相关赏析 赏析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寺和桥都是曾游之地,再游时对桥和寺都更生爱怜之情。两句采取倒装句式,将宾词的“寺”和“桥”提到动词谓语“忆”与“怜”前,突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