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夜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这首没有惊人之笔,也不用艳词丽句,只以白描手法画出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却清新恬淡,诗意很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夜色深沉,秋色浓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茫茫。四下里一片寂静,行人绝迹。只有不知名的秋虫在低低的吟唱。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读者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月明荞麦花如雪”,这是十分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唐宋诗醇》称赞它“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

  对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的理解:因前后描写的景物不同,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寂寞而兴奋自喜的感情变化。诗人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乡村夜景,于清新恬淡中蕴含了浓浓的诗意。诗中描写村夜,既有萧瑟凄凉,也有奇丽壮观,对比中构成乡村夜景。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0460.html

农家望晴

农家望晴
朝代:唐代 作者:雍裕之 原文: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相关翻译 译文 曾经听说秦地(今陕西一带)刮起西风就会下雨,西风啊,你什么时候回去啊?头发花白的老农久久站立在麦场的高处,盼望着乌云散去、太阳重现。... 相关赏析 赏析 诗中描写的场景是,正当农民打麦晒场的时候,忽然变了风云。一时风声紧,雨意浓。秦地(今陕西一带)西风则雨,大约出自当...

摸鱼儿·东皋寓居

摸鱼儿·东皋寓居
朝代:宋代 作者:晁补之 原文: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 相关翻译 注释 东皋寓居:东山,词人在贬谪后退居故乡时,曾修葺东山的...

【双调】落梅风_玉果山先上

【双调】落梅风_玉果山先上
朝代:元代 作者:张可久 原文: 玉果山先上寻梅 随明月,过小桥,记年时杖藜曾到。倚东风一枝斜更好,玉生香有谁索笑? 禹寺见梅 蒲团厚,纸帐新,不奢华自然风韵。小窗见梅如故人,亚冰梢月斜云褪。 冬夜 更阑后,雁过也,梦不成小窗寒夜。伴离人落梅香带雪,半帘风一钩新月。 别会稽胡使君 载酒人何处?倚阑花又开,忆秦娥远山眉黛。锦云香鉴湖宽似海,还不了五年诗债。 废园湖石 芭蕉畔,杨柳边,想当...

金缕衣

金缕衣
朝代:唐代 作者:杜秋娘 原文: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韵译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译文不要爱惜荣华富贵,而应爱惜少年时光。就像那盛开的鲜花,要及时采摘。如果采摘不及时,等到春残花落之时,就只能折取花枝了。注解⑴金缕衣:缀有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