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七则

朝代:清代

作者:王国维

原文: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相关赏析

简析

第一则评论诗词以境界为最高标准。一首词如果有境界,自然显得格调高迈、超逸不群。这也正是五代和北宋期间的词之所以独到绝妙的地方啊。第二则从词人的表现手法上看,境界可以分为“造境”和“写境”两种,这也是西方“理想派”和“写实派”得以区分的缘由。但两种境界比较难以分别。因为大诗人通过想...

作者介绍

王国维 王国维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人间词话七则 | https://gushi.facekun.com/1062.html

望江南·江南蝶

望江南·江南蝶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原文: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 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江南的蝴蝶,双双在夕阳下翩翩起舞。长得像何晏那样美,在花丛中流连,吸吮花蜜,生性轻浮放浪。下过小雨后,蝴蝶沾水发腻的粉翅在夕阳的照耀下,发出微光。它刚随着蜜蜂飞进小院,又陪柳絮越过东墙,经常为...

送范德孺知庆州

送范德孺知庆州
朝代:宋代 作者:黄庭坚 原文: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 敌人开户玩处女,掩耳不及惊雷霆。 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 阿兄两持庆州节,十年骐驎地上行。 潭潭大度如卧虎,边头耕桑长儿女。 折冲千里虽有余,论道经邦正要渠。 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 春风旍旗拥万夫,幕下诸将思草枯。 智名勇功不入眼,可用折箠笞羌胡。 参考赏析 赏析 这是一篇送人之作。范德孺是范仲淹的...

书项王庙壁

书项王庙壁
朝代:明代 作者:王象春 原文: 三章既沛秦川雨,入关又纵阿房炬,汉王真龙项王虎。 玉玦三提王不语,鼎上杯羹弃翁姥,项王真龙汉王鼠。 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真龙亦鼠虎亦鼠。 相关翻译 注释 ① “三章”句: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进入秦川后,“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沛:水多,此为沐浴的意思。秦川:指陕西、甘肃秦岭以北的平原地带。②“入关”句:指项...

笑歌行(以下二首,苏轼云是伪作)

笑歌行(以下二首,苏轼云是伪作)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笑矣乎,笑矣乎。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 君不见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 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 平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遣人读。笑矣乎,笑矣乎。 赵有豫让楚屈平,卖身买得千年名。巢由洗耳有何益, 夷齐饿死终无成。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 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男儿穷通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