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代:宋代
作者:吴惟信
原文: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春光明媚、和风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们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却万树流莺,鸣声婉转,春色依旧。把佳节清明的西湖,描绘得确如人间天堂,美不胜收。 注释①苏堤,元佑间苏轼官杭州刺束时建于西湖。②梨花风,古代认为从小寒至Ⅱ谷雨有二十四番应花期而...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斜月透进碧纱窗照进来,月色下显得周围都光线分外深沉。女主人愁思环绕,更有秋虫悲鸣,泪水沾湿了衣襟。
在梦中,分明看到的丈夫所在的关寨,可是却始终不知哪条路才是通往金微山的。
秋天的夜里格外安静,空中没有云朵,听着时断时续的鸿雁声一直到天明。(秋天冷了)想给丈夫寄些衣服,问了消息才知道丈夫所在的居延城现在又军队正在转移(这衣物该寄到何处)。
注释
(1)蔼:古同“霭”,云气。
(2)寒螀:即“寒蝉”,蝉的一种,比较小,墨色,有黄绿色的斑点,秋天出来叫。汉·王充《论衡·变动》:“是故夏末蜻蛚鸣,寒螿啼,感阴气也。”此处借指深秋的鸣虫。
(3)金微:金微山,即今阿尔泰山,是当时边关要塞所在。
(4)征衣:出征将士之衣。
(5)鸿声:鸿雁鸣叫的声音。古有鸿雁传书一说。
(6)居延:居延是中国汉唐以来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东汉有居延属国。据《元和郡县志》:居延海在甘州张掖县东北(今属内蒙)。故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东南约17千米处。地处中央戈壁弱水三角洲。东邻巴丹吉林沙漠北缘,西界马鬃山地,南通河西走廊,北近中蒙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