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行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清晨创作《猛虎行》的篇,日暮而作《猛虎吟》。愁肠已寸存而断,却与陇头水的悲鸣无关。泪下纷纷如雨,也不是因为雍门琴的悲声。是因为旌旗缤纷的河南河北两道。战鼓惊天动地,战火遍地燃烧,山岳欲被颠倒。秦地人一半被安禄山叛军俘虏。胡马在啃吃洛阳的花花草草。高仙芝先为一输,封常清又为一失,关下兵败如山倒。河南河北的守军朝降夕叛,风云变幻。巨鳌未斩,海水动荡不安。鱼龙奔走,哪有安宁的时候。就仿佛楚汉相争的时侯,朝降夕叛,翻覆不定。清晨才过博浪沙,日暮已到淮阴市。张良未遇黄石公的时候,韩信饥贫交迫的日子,没有人会欣赏他们。刘邦项羽谁存谁亡,谁知道竟然与这两个大臣有关。张良暂到下邳受黄石公的兵略。韩信竟然来投漂母做主人。贤哲也有栖栖之时,古来如此。现今之时,世人也看不起胸怀青云之士。即使有谋略也不敢犯龙鳞而上谏。李白我现在窜身南国躲避胡尘战乱。宝书玉剑闲挂高阁。金鞍骏马散与故人。昨日刚刚在宣城做客回来。在那里与太守交流。有时也像刘裕一样赌六博以快壮心。绕床几三圈,大呼一掷。楚人都说张旭是个奇人。心藏风云,世人莫知。三吴的长官都很尊重他的意见。四海的豪雄侠客紧紧追随他。萧何曹参曾做沛县的小吏。攀龙附凤跟随刘邦才时来运转。在早春三月的溧阳酒楼上。杨花飘飞,靡靡茫茫,如此风景愁杀人。绿眼的胡人小儿吹着玉笛。歌姬的吴歌,白纻飞绕梁尘。大丈夫相见,且须为乐。杀牛击鼓大会宾客。我从此后,去钓东海的大鱼。到时候一起来吃鱼肉,欢乐相亲。

注释
①肠断非关陇头水:陇头,即陇山。古乐府《陇头歌》有:“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肠断绝。”
②泪下不为雍门琴:这里运用的是典故。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孟尝君涕泪涟涟,曰:“先生之鼓琴,令文(孟尝君名)若破国亡邑之人也。”
③两河道:指唐代的河北、河南两道。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于范阳,河北、河南诸郡相继陷落。
④秦人:指关中的百姓。
⑤燕地:在今河北北部及北京市一带。是安禄山叛军的根据地所在。
⑥一输一失:“一输”指的是高仙芝、封常清之败;“一失”指的是唐玄宗在战略上的重大失误。
⑦朝降夕叛:指的是河北诸郡纷纷起来抗击安禄山,但不久失事,原来抗击安禄山的人又都归降了安禄山。
⑧幽蓟:幽州、蓟州,泛指河北一带。
⑨巨鳌:指安禄山。
⑩鱼龙:指百姓。“朝过”两句:用的是张良、韩信的故事。秦国消灭韩国,张良因为他的先人五世辅佐韩国,立志为韩报仇,就尽散他的家产,以求刺客。得到一个力士,用铁锤击秦始皇于博浪沙,失误,没有击中。黄石公曾在下邳传授张良兵法。韩信曾寄食于淮阴下乡南昌亭长家,他的妻子为亭长所辱。韩信封为楚王后,召见下乡南昌亭长,曰:“公,小人也。为德不足。”栖栖:惶惶不安。青云:志向远大的人。犯龙鳞:指触怒君主。掣铃:唐代时官府多悬铃于外,出入则牵铃以通报。六博:玩耍的博戏。床:坐具。心藏风云:怀藏不平凡的志向与才能。邦伯:周代官名。此指地方长官。攀龙附凤:随皇帝建功立业。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1201.html

岘山怀古

岘山怀古
朝代:唐代 作者:陈子昂 原文: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参考翻译 注释 ①秣马:喂马,放马。临:临近。这里是来到之意。荒甸:郊远。旧都:指古襄阳城。这两句写作者骑马来远郊,登上岘山,眺望襄阳城。②堕泪碣;即岘山上的羊祜碑(碑为方形,碣为圆形。这里即指碑)。...

木兰花(般涉调)

木兰花(般涉调)
朝代:宋代 作者:张先 原文: 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欢情去逐远云空,往事过如幽梦断。 草树争春红影乱。一唱鸡声千万怨。任教迟日更添长,能得几时抬眼看。 作者介绍 张先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

赠郭驸马(郭令公子暧尚升平公主令于席上成此诗)

赠郭驸马(郭令公子暧尚升平公主令于席上成此诗)
朝代:唐代 作者:李端 原文: 青春都尉最风流,二十功成便拜侯。金距斗鸡过上苑, 玉鞭骑马出长楸。熏香荀令偏怜少,傅粉何郎不解愁。 日暮吹箫杨柳陌,路人遥指凤凰楼。 方塘似镜草芊芊,初月如钩未上弦。新开金埒看调马, 旧赐铜山许铸钱。杨柳入楼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钿。 今朝都尉如相顾,原脱长裾学少年。 作者介绍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

九日登高台寺

九日登高台寺
朝代:清代 作者:沈辂 原文: 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 台高不尽看枫叶,院净何须坐菊花。 对酒披襟形独放,凭风落帽笑谁加。 诗成合座皆珠玉,归去迟迟满落霞。 相关翻译 注释 ①这首诗选自《乾隆宁夏府志》。高台寺,系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十年(1047年),在都城兴庆府(今银川市)东15里处的黄河岸畔兴建的规模宏大的佛教寺庙群。旧址在今银川市东郊红花乡高台寺村。②赊:长;远。③惜年华:爱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