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这时他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此以首句头两字“江汉”为题,正是漂泊流徒的标志。尽管如此,诗人孤忠仍存,壮心犹在,此诗就集中地表现了一种到老不衰、顽强不息的精神,十分感人。

  《瀛奎律髓》云:“味之久矣,愈老而愈见其工。中四句用‘云天’、‘夜月’、‘落日’、‘秋风’,皆景也,以情贯之。‘共远’、‘同孤’、‘犹壮’、‘欲苏’,八字绝妙,世之能诗者,不复有出其右矣。公之意自比于‘老马’,虽不能取‘长途’,而犹可以知道释惑也。”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1792.html

汴京元夕

汴京元夕
朝代:明代 作者:李梦阳 原文: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相关翻译 注释 ①汴京:即今河南开封,五代梁、晋、汉、周及北宋的都城。②中山:本为春秋战国时国名,汉以后为郡、府,治所在今河北定县。③郑、燕:春秋战国时国名,郑国境在今河南,燕国境在今河北、辽宁。④宪王:指周宪王朱有炖(1379-1439),明太祖朱元璋之孙,精通音律,是著名的戏曲家。⑤金梁桥...

采桑曲

采桑曲
朝代:清代 作者:阎尔梅 原文: 种桑人家十之九,连绿不断阴千亩。 年年相戒桑熟时,畏人盗桑晨暮守。 前年灾水去年旱,私债官租如火锻。 今春差觉风雨好,可惜桑田种又少。 采桑女子智于男,晓雾浸鞋携笋篮。 幼年父母责女红,蚕事绩事兼其中。 桑有稚壮与瘦肥,亦有蚕饱与蚕饥。 忌讳时时外意生,心血耗尽茧初成。 织不及匹机上卖,急偿官租与私债。 促织在室丝已竭,机抒西邻响不绝。 残岁无米货入苦,...

远游(二首选一)

远游(二首选一)
朝代:清代 作者:蒋士铨 原文: 初日照林莽,积霭生庭闱。 长跪拜慈母,有泪不敢垂; “连年客道路,儿生未远离; 力学既苦晚,可复无常师? 负籍出门去,白日东西驰; 远游幸有方,母心休念之。 儿食有齑粉,母毋念儿饥; 儿服有敝裘,母毋念儿衣。 倚闾勿盼望,岁暮儿当归。” 俯首听儿言,丁宁语儿知。 小妹不解事,视母为笑唬。 新妇亦善愁,含泪无言词。 繁忧未能语,匪但离别悲。 父车既已驾,我复行...

说诗八首

说诗八首
朝代:清代 作者:宋湘 原文: 三百诗人岂有诗,都成绝唱沁心脾。 今人不讲源头水,只问支流派是谁。 涂脂传粉画长眉,按拍循腔疾复迟。 学过邯郸多少步,可怜挨户卖歌儿。 心源探到古人初,征实翻空总自如。 好把臭皮囊洗净,神仙楼阁在高虚。 豫章出地势轮囷,细草孤花亦可人。 独有五通仙杜老,各还命脉各精神。 学韩学杜学髯苏,自是排场与众殊。 若使自家无曲子,等闲铙鼓与笙芋。 池塘春草妙难寻,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