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宫燕鉴赏

鉴赏

作者:佚名

  隋炀帝杨广在位十三年,三下江都(今江苏扬州)游玩,耗费大量民力、财力,最后亡国丧身。因此“隋宫”(隋炀帝在江都的行宫)就成了隋炀帝专制腐败、迷于声色的象征。李益对隋宫前的春燕呢喃,颇有感触,便以代燕说话的巧妙构思,抒发吊古伤今之情。

  “燕语如伤旧国春”,目睹过隋宫盛事的燕子正在双双低语,像是为逝去的“旧国”之“春”而感伤。这感伤是由眼前的情景所引起的。君不见“宫花旋落已成尘”,此时春来隋宫只有那不解事的宫花依旧盛开,然而也转眼就凋谢了,化为泥土,真是花开花落无人问。况且此等景象已不是一年两年,而是“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燕子尚且感伤至此,而何况是人。笔致含蓄空灵,是深一层的写法。

  天下当然没有如此多情善感、能“伤旧国”之“春”的燕子。然而“有别趣,非关理也”(严羽《沧浪诗话》)。读者并不觉得它荒诞,反而认真地去欣赏它、体味它。因为它虚中有实,幻中见真。隋宫确曾有过热闹繁华的春天;而后“一闭风光”,蔓草萋萋;春到南国,燕子归来,相对呢喃如语;这些都是“实”。尽管隋宫已经荒凉破败,隋宫燕却依然年年如期而至。燕子衔泥筑巢,所以那宫花凋落,旋成泥土,也很能反映燕子的眼中所见,心中所感。燕子要巢居在屋内,自然会留意巢居的屋子有没有人。这些都是“真”。诗人就是这样通过如此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隋宫的衰飒和春燕归巢联系起来,把燕子的特征和活动化为具有思想内容的艺术形象,这种“虚实相成,有无互立”(叶燮《原诗》)的境界,增强了诗的表现力,给人以更美、更新鲜、更富情韵的艺术享受。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2018.html

杂剧·诸宫调风月紫云庭

杂剧·诸宫调风月紫云庭
朝代:元代 作者:石君宝 原文: 楔子 (卜儿上,一折了)正旦、正末上了)(正末共末云住)(正旦云)(共正末把盏,辞科)(云)伯伯好去者呵,兀的是花发多风雨,人生是别离。 【仙吕】【赏花时】客舍青青杨柳新,驿路茸茸芳草茵,朝雨浥尽,歌罢渭城春。 【幺】西出阳关无故人,则见俺在这南国梁园依旧亲。舍人呵,谁不知俺娘劣,恁爷狠?伯伯,两阵狂风是紧,也不到得教吹散楚城云。(下) 第一折 (外...

龛山凯歌(六首选—)

龛山凯歌(六首选—)
朝代:明代 作者:徐渭 原文: 短剑随枪暮合围,寒风吹血着人飞; 朝来道上看归骑,一片红冰冷铁衣。 作者介绍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还吴中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还吴中
朝代:宋代 作者:黄大临 原文: 千峰百嶂宜州路。天黯淡、知人去。晓别吾家黄叔度。弟兄华发,远山修水,异日同归处。 樽罍饮散长亭暮。别语缠绵不成句。已断离肠能几许。水村山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们相识有三年,日子如同做梦一般。如今你要去吴中故园,我有心打发黄狗随你身边。以便来来往往把相互的音信递传。如果到松江渡口时招呼渡船,不要惊动那里的白鹭双鸳,因...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耸立的高山。近处竹林围绕的屋舍边,有长满衰草的小池塘,蝉鸣缭乱。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飞过,塘中红色的荷花散发幽香。  在乡村的野外,古城墙的近旁,我手拄藜杖慢步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