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

  《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是情人怨恋相思之词。此词运用白描手法,写一位独守空闺的少妇的情态与景物,表现并反衬出她在漫漫长夜中的孤寂与怨恨,既有文人词的细腻华美,又带有民歌风味,是写闺情的别开生面之作。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永夜”,即漫漫长夜;一个“抛”字暗示出女子对自己命运的担心。起句劈面一问,不仅揭示了女子愁怨的根由,还写出了她因久盼不归而产生的焦灼、苦闷、不安和疑虑。下接“绝来音”,表明所爱深夜不归,并不是不得已的行为,而是故意给她的冷遇,一则写夜阑人静、悄无声息,烘托出女子的孤寂无伴;同时透露出在漫漫长夜、寂寂空闺中她一直在侧耳凝神聆听户外声息的不安心情,门外的每一点哪怕是极轻微的声音都会唤起她的希望,使她激动和喜悦。

  “香阁掩,眉敛,月将沉。”当希望之火一次次在心头燃起旋又熄灭以后,她终于明白今宵是无望的了,“香阁掩”三字表明了她内心的绝望。一个“掩”字,显示了她的情感所系,她并不想把那个无情的人拒于门外,依然为他留着门,闷坐空闺,独对孤灯,痴痴等待着他。“眉敛”,正是她内心深处压抑不住的怨情的不自禁的流露。然而直到月将西沉时分,他也没有给她消息,或者回来陪伴她。“月将沉”一句不仅点明天将破晓,它既暗示了清幽的月光没有给人以任何安慰,徒然增加了女子的愁思,也透露出女子为怨思所苦而一夜无眠,在辗转反侧之际,往日恩爱厮守、形影相随的情景尽在眼前,在独卧孤寝的凄清中更添加了几分寂寞和冷清。

  “争忍不相寻?怨孤衾。”她的语气里有埋怨,有委屈,“争忍”二字反问,表明她怨中有爱,情丝难解,既有不忍苛贵之意,也有不免怨怪之情,仔细体味,竟似有要对方发慈悲的意思。忍或不忍,不是因为情感的自然生发,不是因为情不自禁,而是来自慈悲的意念。然而稍加推究,闺门紧闭,室内一目了然,并无可寻。“寻”这一动作,正好显示她已陷于迷离恍惚的精神状态。等到她头脑稍为清醒,又得面对令人心碎的现实——孤衾独处。“怨孤衾”一句,短而有力,长夜难眠的孤独,自身情感依依而不获对应的痛苦,终于直接以一个“怨”字透出。“怨”,是因爱所生的恨,是不敢决裂而去的恨。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情之所钟,忽发痴语,这是女子发自内心深处的表白和对负心人的恳切呼唤。换心者,移心之谓也,主人公希望把自己的一颗心移置在对方的心腔里,以取得对方对自己思念之深的理解。如果对方已经彻底绝情,任是怎样他也不会回心转意了。虽是如此,但词这样写,却愈见感情激愤而又无可奈何,沉哀深痛,入木三分。这里既有对男子的嗔怨,更透出女子的一片深情,令人低徊不尽。

  词写痴情女子对负心情郎的期待、爱恋与幽怨。心不可换,情痴故欲换之,换之而不可得,益增其怨忧。写闺怨情至于此,形象鲜明生动,无以复加。

1、 汤高才编 .红豆生南国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6.08 :124-125 . 2、 徐庆宜选析 .唐宋词三百首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57 . 3、 邓红梅评注 .婉约词 :中华书局 ,2011.03 :23-24 . 4、 赵亚丽,苏占兵编著 .婉约词赏读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08.4 :70-71 . 5、 陈耳东,陈笑呐编注 .情词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7 :117 . 6、 艾治平著 .花间词品读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12. :182-183 . 7、 沈家庄著 .竹窗簃词学论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09 :第221页 . 8、 朱明伦等编著 .古代情词三百首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7.07 :50 .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2055.html

牧童 / 令牧童答钟弱翁

牧童 / 令牧童答钟弱翁
朝代:唐代 作者:吕岩 原文: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牧笛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草地里休息了。注释横野:宽阔的原野弄:逗弄。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相关赏析 赏析 《牧童》一诗,向...

凉州词二首·其一

凉州词二首·其一
朝代:唐代 作者:王翰 原文: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解 译文  精美的酒杯之中斟满甘醇的葡萄美酒,勇士们正要开怀畅饮,却又被急促的琵琶声催促着要上战场。如我醉倒在战场上,请君莫笑话我,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注释凉州词:乐府曲名。夜光杯:玉制的酒杯。这里指精美的酒杯。沙场:战场。... 相关赏析 鉴赏 诗人以饱蘸激情...

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朝代:明代 作者:陈继儒 原文: 桐树花香月半明,棹歌归去蟪蛄鸣。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 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 相关翻译 注释 ①棹:船桨,此指船。②蟪姑:蝉科昆虫,初夏鸣。③鱼罾:鱼网。... 相关赏析 评解 这是一首记游小词。初夏之夜,月色溶溶,桐花飘香。词人驾一叶扁舟,驶过曲折的柳湾和挂着鱼网的茅屋,听棹歌声远,蟪蛄幽鸣,愈显出夜色静谧柔美。下片...

垂老别

垂老别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