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记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向东北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注释
〔1〕径:一直。
〔2〕少:同“稍”,略。
〔3〕土断:山势突然断落,形成峭壁。
〔4〕垠:边际、界限。
〔5〕睥睨:通“埤堄”,城上如齿状的矮墙。又称女墙。梁俪:房子的正梁。这里指山石堆积形似城上望楼一类的建筑。
〔6〕堡坞:土堡。
〔7〕洞然:投石入深水的声音。
〔8〕激越:声音高亢激昂。
〔9〕箭:箭竹。
〔10〕疏数偃仰:长得参差错落,疏密相间,有高有低。疏:稀。数(cù):密。偃:俯,卧倒。仰:挺拔。
〔11〕造物者:古人指创造万物的神灵。
〔12〕中州:中原地区。
〔12〕夷狄:古时对少数民族的称呼,这里指少数民族聚居的荒远地区。
〔13〕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经历千百年而不被人欣赏。更,经历。伎,技。
〔14〕固:实在。
〔15〕不宜如是:不应这样做,即徒劳的把小石城山安排在荒僻的永州。
〔16〕其气之灵:这里指天地的灵气。
(17)楚:今湖南、湖北等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
〔18〕类智者所设施也:类,好像。
(19)诚:确实是,的确是。
(20)逾:越过
(21)或:有的人
(22)益:特别
(23)已:停止
(24)愈:更是
(25)果:真的
(26)窥:注意,留心
(27)售:指得到赏识
(28)自:从
(29)乃:才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2227.html

【越调】柳营曲

【越调】柳营曲
朝代:元代 作者:乔吉 原文: 有感 薄命妾,重离别,长吁一声肠断也。闷弓儿难拽,愁窖儿新掘,花担儿怕担折。兰舟梦水绕云结,香闺恨烛灭烟绝。凤凰衾人硬咽,鸳鸯枕泪重叠。口耶,寒似夜来些。 作者介绍 乔吉 乔吉(1280?~1345) 元代杂剧家、散曲作家。一称乔吉甫,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人,流寓杭州。钟嗣成在《录鬼簿》中说他“美姿容,善词章,以威严自饬,人敬畏之”,又作吊词云:“...

忆秦娥(元夕)

忆秦娥(元夕)
朝代:宋代 作者:张孝祥 原文: 元宵节。凤楼相对鳌山结。鳌山结。香尘随步。柳梢微月。 多情又把珠帘揭。游人不放笙歌歇。笙歌歇。晓烟轻散,帝城宫阙。 作者介绍 张孝祥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

赵昌寒菊

赵昌寒菊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相关赏析 赏析 第一句是对菊花的描写。轻肌、弱骨这样的字眼,带有一定的拟人色彩,主要是诗人的主观感情的外射。葩,就是花。这一句从肌、骨,一直写到花本身,是全面的概述。 第二句是对花的姿态的更一步描写。如果说第一句是总写的话,那么这一句就是对花蕊的色彩的具体描写,以显示其美。 三、四句要...

更漏子·玉炉香

更漏子·玉炉香
朝代:唐代 作者:温庭筠 原文: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玉炉散发着炉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出华丽屋宇的凄迷。她的蛾眉颜色已褪,鬓发也已零乱,漫漫长夜无法安眠,只觉枕被一片寒凉。 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内的她正为别离伤心。一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