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译文二

译文二

作者:佚名

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
吾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 https://gushi.facekun.com/12743.html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朝代:唐代 作者:杜审言 原文: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只有远离故里外出做官之人,特别敏感自然物候转化更新。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江南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回春。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晴朗的阳光下绿萍颜色转深。忽然听到你歌吟古朴的曲调,勾起归思情怀令人落泪沾襟。注释⑴和:指用诗...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原文: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相关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注释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⑵九曲:...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
朝代:宋代 作者:葛胜仲 原文: 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相关赏析 鉴赏 此篇写词人在县衙愁坐的情思。开章“秋晚寒斋”一句,写出了词人愁坐的时间、地点:寒秋季节,傍晚时分,“斋”指县衙斋室,点明了地点,呼应了词题。抒情主人公坐在简陋的藜木床上愁思闷想,看如篆字的熏香袅袅,似轻雾横飘,“香篆横轻雾”在词中既是写...

寄内

寄内
朝代:宋代 作者:孔平仲 原文: 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相关赏析 赏析 这首诗可能作于诗人赴慧州途中,题为《寄内》,是寄给妻子的诗。他的别后心情,所谓“黯然消魂”者,在这首小诗里有充分而含蓄的表现。以途中景色,见别后离情,这是古代诗词中最常用的抒情方法,即以实处见虚,则实处皆虚。不说“心情”,而只说沿途风物,风物虽是早已客观存在,而行人此时此地的心头... ...